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贾人(賈人) 拼音:gǔ rén
商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序〉:「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國語辭典》:女史 拼音:nǚ shǐ
1.职官名。周代掌管王后礼仪的职事,由通晓文书的妇女担任。《周礼。天官。女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汉。郑玄。注:「女史,女奴晓书者。是以掌王后礼之职事。」
2.古代后宫的女书记。《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记功书过。」《红楼梦》第二回:「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去了。」
3.对有才能女子的美称。
《漢語大詞典》:侍史
(1).亦作“ 侍使 ”。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
《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汉 郑玄 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官女。”
《后汉书·荀爽传》:“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復在其外……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 唐
韩愈 《题百叶桃花》诗:“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清
查慎行 《题蔡方麓修撰早朝图》诗:“水晶帘成月如钩,侍史妆成尽下楼。”
(2).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
《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苦追攀,已觉侍史疲奔送。”
《國語辭典》:通事 拼音:tōng shì
1.朝觐聘问的外交事务。《周礼。秋官。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
2.替人传达请谒的事。
3.处理事务。南朝梁。
武帝 :「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劳通事,多历年所。」
4.翻译外国语言的人员或官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给奥斯哥等三人听了,三人连连点首。」
《漢語大詞典》:莅政(涖政)
掌管政事。
《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 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三国 魏
曹植 :“ 顓頊 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瞽,应 唐 莅政。”
涖政:临朝治理政事。
《诗·大雅·公刘序》:“ 成王 将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刘 之厚於民,而献是诗也。” 三国 魏
曹髦 《以司马师为相国进号大都督诏》:“ 齐王 涖政,不迪率典。”
《漢語大詞典》:尹氏
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
《书·大诰》:“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 孔颖达 疏:“尹,正也。诸官之正,谓卿大夫。”
《國語辭典》:平准(平準) 拼音:píng zhǔn
1.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史记。卷三○。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2.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史记。卷三○。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國語辭典》:文案 拼音:wén àn
1.公文、案件。《南史。卷一三。宋宗室及诸王传上。武帝诸子传》:「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唐。
戴叔伦 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2.旧时官署草拟文书或管理档案的僚属。《老残游记》第三回:「原来这人系江苏人,号绍殷,充当抚院内文案差使。」《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这胡中立乃是江西人氏,近年在上海制造局充当文案。」
《漢語大詞典》:吏曹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
《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宋
叶适 :“吏曹清则庶务举。”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國語辭典》:司会(司會) 拼音:sī huì
职官名。周礼天官之属,职掌考核邦国政务和各官员的治绩,以及财税经济等。
《漢語大詞典》:道正
(1).道观的住持,观主。 宋
苏轼 :“勘会当州 天庆观 道正通教大师 钱自然 ,本 钱氏 直下子孙,欲令 钱自然 永远住持。”
(2). 清 代州属掌管道教事宜的机构道正司的长官。
《清史稿·职官志三》:“府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州道正司道正,县道会司道会,各一人。遴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给予度牒。”
《漢語大詞典》:遗人(遺人)
(1).劫后幸存者。
《后汉书·刘盆子传》:“时 三辅 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 唐
元结 《舂陵行》:“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宋
曾巩 《楚泽》诗:“虫虫旱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
(2).犹后裔。 唐 游芳 :“ 任 , 风 姓之国也,謡俗古远,其 太昊氏 之遗人。”
(3).遗世之人;隐士。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耕凿资餘力,樵渔逐四邻。”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上有锦綉百顷之平田,山中遗人耕紫烟。”
(4).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须溪》:“他如 闽中 之 谢皋羽 , 徽州 之 胡餘学 , 慈溪 之 黄东发 ,自以中国遗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几。”
《漢語大詞典》:水监(水監)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鑑 ”。
《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孔 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元 严度
《〈白虎通〉序》:“余分水监,歷 常 之 无锡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
《国语辞典》:执金吾(执金吾) 拼音:zhí jīn wú
职官名。掌管京师的治安警卫。《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唐。颜师古。注:「应劭曰:『吾者,禦也。掌执金革以禦非常。』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禦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也称为「金吾」。
《漢語大詞典》:院使
(1). 元 时习称掌管茶事的人为“院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茶》:“
《小知録》:‘称院使者, 元 之旧习。’”
(2).古代光禄寺中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的长官为院使,正三品。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这本话乃是 元 朝 大德 年间的事。那朝有个宣徽院使,叫做 李罗 ,是个色目人。” 王古鲁 注:“ 元 时宣徽院(即光禄寺)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长官为院使,本係正三品, 大德 年间陞为从一品。”
(3). 清 代统辖太医院事务的人称院使。 高阳
《玉座珠帘·恶疾初起》:“太医院院使悬缺, 庄守和 是右院判, 李德立 是左院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