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参掌
凌人
阍寺
贴司
秘书郎
都内
库子
农师
知录
织室
衡平
媒氏
典兵
司民
宰夫
《漢語大詞典》:参掌(參掌)
参与掌管。晋书·职官志:“及当涂得志,克平诸夏,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梁书·王规传:“ 承圣 二年,迁尚书右僕射,仍参掌选事。”新五代史·杂传·史圭:“故事,直学士职虽清,而承领文书,参掌庶务,与判官无异。”
分類:参与掌管
《國語辭典》:凌人  拼音:líng rén
1.职官名。掌冰政的官吏。《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2.凌辱别人。《三国演义》第一回:「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
《國語辭典》:阍寺(閽寺)  拼音:hūn sì
阍,指阍人,负责管理内廷的门禁。寺,指寺人,掌管内寺及女宫的戒令。阍寺为阍人与寺人的合称。《礼记。内则》:「深宫固门,阍寺守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阍寺无礼。」
《漢語大詞典》:贴司(貼司)
宋 时掌管文贴的行政组织。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贴司, 建隆 初,诸州惟有私名书手,在京及监司,即置贴司…… 绍兴 五年,州县贴司,每案不得过五人。二十七年,言者请以吏额之半置贴司。”
《漢語大詞典》:秘书郎(祕書郎)
官名。 魏 晋 时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 唐 代曾改称兰台郎。历代多另设校书郎,校勘典籍,以秘书郎专掌图书收藏及抄写事务。 明 初并其职于翰林院。 清 末在翰林院检讨之下复设秘书郎一职。
《漢語大詞典》:都内
(1).内府,国家的金库。史记·平準书:“乃募豪民田 南夷 ,入粟县官,而内受钱於都内。”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入穀於外县,受钱於内府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二》:“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隋书·炀帝纪:“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内。”
(2).掌管国库的官吏。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辞禄。詔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都内,主臧官也。”
《漢語大詞典》:库子(庫子)
(1).掌管官库者。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把官库视同己物,更狠如 盗跖 之徒。官攒、库子均摊着要,弓手、门军那一箇无。”《水浒传》第二七回:“把贜物并行凶刀杖封了,发与库子,收领上库。”
(2). 明 代官府科派的经常性差役(常役)名目之一。属均徭类。亦指服此役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趁办官钱:“ 浙省 广济库,岁差 杭 城諲实户若干名,充役库子。”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赋役》:“吾 松 之重役有五:一曰库子……库子有各库不同,而惟县堂为最。盖一县杂费,与迎送上官,种种不经,俱责成於库子。”参阅 周伯棣 《中国财政史》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
(3).僧职名。又称库司行者。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行者。《百丈清规·东序知事》:“其上下库子,须择有心力、能书算、守己廉谨者为之。”
《漢語大詞典》:农师(農師)
(1). 周 代官名。即上士。国语·周语上:“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 韦昭 注:“农师,上士也。”
(2).古代掌管农事的官。史记·周本纪:“ 帝尧 闻之,举 弃 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汉 王粲 《务本论》:“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宋史·食货志上一:“ 太宗 太平兴国 中,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
《漢語大詞典》:知录
官名。“知録事参军”的省称。为一种属官,掌管文书,纠查府事等。至 元 代不设。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 成都府 知録,虽京官,例皆庭参。”朱子语类卷一○六:“某 南康 临罢,有跃马於市者,踏了一小儿将死……次日以属知録。晚过廨舍,知録云:‘早上所喻,已栲治如法。’”
《漢語大詞典》:织室(織室)
(1). 汉 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 未央宫 ,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 成帝 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汉书·惠帝纪:“秋七月乙亥, 未央宫 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颜师古 注:“主织作繒帛之处。”汉书·外戚传上·高祖薄姬:“ 汉 使 曹参 等虏 魏王 豹 ,以其国为郡,而 薄姬 输织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三辅黄图·未央宫
(2).指 织女 织作处。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國語辭典》:衡平  拼音:héng píng
权衡轻重。比喻治理、掌管。《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安汉公宰尹群僚,衡平天下。」
分類:掌管治理
《國語辭典》:媒氏  拼音:méi shì
掌媒合男女之事。《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
《國語辭典》:典兵  拼音:diǎn bīng
掌管兵事。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军起以来,暴师五年,典兵之吏,将以千数,大小之战,岁十百合。」《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晟传》:「会滉卒,张延赏秉政,与晟有隙,屡于上前间晟,言不可久令典兵。」
《漢語大詞典》:司民
(1).古官名。掌管户口登记。《周礼·秋官·司民》:“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国语·周语上:“司民协孤终。” 韦昭 注:“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已上,皆书於版。”
(2).星名。周礼·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 郑玄 注:“司民,星名,谓轩辕角也。”
(3).管理百姓万民。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孔 传:“勿使汝主民之吏湎於酒。”墨子·天志中:“以临司民之善否。”
《國語辭典》:宰夫  拼音:zǎi fū
1.职官名。周代掌理治朝之法的官。见《周礼。天官。宰夫》。
2.烹调食物的仆役。《礼记。檀弓下》:「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也称为「厨夫」、「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