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警节(警節)
古代帝王出行时,仪仗队振动符节。警,通“ 惊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徐鑾警节,明鐘畅音。” 刘良 注:“马徐行以警动其节,知君之行止也。”
《國語辭典》:幅度  拼音:fú dù
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动的大小。如:「近来银行利率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
《國語辭典》:纵波(縱波)  拼音:zōng bō
物理学上介质粒子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动。如声波。
《國語辭典》:音波  拼音:yīn bō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产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音,故称为「音波」。也称为「声波」。
《漢語大詞典》:声源(聲源)
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如人的口、乐器和扬声器等。
《國語辭典》:声波(聲波)  拼音:shēng bō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周围的空气,因震动而生波动,此波触耳而成声,故称为「声波」。也称为「音波」。
《國語辭典》:笛膜  拼音:dí mò
贴于笛子膜孔上的薄膜。是利用芦苇内或竹内的薄膜制成,有扩大音量并使音色清脆明亮的作用。
《國語辭典》:偏振  拼音:piān zhèn
横波中,振荡的面只沿一特定方向,或只在一特定平面内振荡的现象。
《国语辞典》:砧骨  拼音:zhēn gǔ
中耳听小骨之一。形状类似铁砧,能将鼓膜的振动波传至内耳的耳蜗。
《國語辭典》:振幅  拼音:zhèn fú
振动体自往复运动的中点至其运动所达一端的距离,即振动体振动时离开平衡点的最大位移。
《漢語大詞典》:振颤(振顫)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动》:“这颤动点点如鱼鳞,每一鳞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振颤。”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使得声带一开一合地振颤;这种振颤,又使得那在共鸣腔穴中的空气振颤,造成音波而出于口。”
《国语辞典》:微波炉(微波炉)  拼音:wéi bō lú
一种烹饪用具。利用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转动、振动而发热,因而使食物增温、变熟。其特点是加热时间短,不起油烟,食物受热均匀。
《國語辭典》:弦乐器(弦樂器)  拼音:xián yuè qì
指以弦振动而发出声音的乐器之总称。为英语string instrument的意译。分有弹弦、击弦、拨弦、弓弦等种类,此类乐器多有共鸣箱以增加响度。如钢琴、扬琴、吉他、竖琴、琵琶、提琴、胡琴等。
《国语辞典》:膜鸣乐器(膜鸣乐器)  拼音:mò míng yuè qì
泛指由紧绷的膜振动发声的乐器,是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类别之一。为英语membranophone的意译。这类乐器均以动物皮革或人造皮革所制作的膜为发音源,通过敲击、摩擦或以声波方式激发使其振动发声,如大鼓、定音鼓等。
《国语辞典》:鼓舌如簧  拼音:gǔ shé rú huáng
簧,乐器中的簧片振动就可发出声音。「鼓舌如簧」形容能说善道或连续说话不停止。如:「这件事我已下决心不管了,你再鼓舌如簧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