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掐子
拇指和另一手指尖相对握着的数量。例如:一大掐子草。
《国语辞典》:半窄  拼音:bàn zhǎi
将拇指与食指张开,其距离的一半称作「半窄」。北方人常用以比喻短小之物。《金瓶梅》第五二回:「缠脚换刚三寸,恰半窄,大红平底睡鞋儿。」
《国语辞典》:兰花手(兰花手)  拼音:lán huā shǒu
一种舞蹈的手式。拇指与中指虚捻,馀三指微曲,像兰花开放时的样子。也称为「兰花指」。
《漢語大詞典》:一柞
犹一迭。柞,约为拇指和食指伸开的距离。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音释:“柞,音诈。”
《漢語大詞典》:引弦彄
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钩引弓弦的工具。周礼·夏官·缮人“抉拾” 汉 郑玄 注:“抉,谓引弦彄也……挟矢时所以持弦饰也。著右手巨指。”参见“ 佩韘 ”。
《漢語大詞典》:佩韘
(1).佩戴牙玦或玉玦。韘,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玉石制成。又叫“玦”,俗名“扳指”。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表示已成年。《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毛 传:“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
(2).佩戴的牙玦或玉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亲定陵寝:“﹝ 章皇 ﹞因自取佩韘掷之,諭侍臣曰:‘韘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
《漢語大詞典》:一虎口
谓以拇指、食指伸张量物的长度。 元 无名氏 《阿纳忽》曲:“双凤头金釵,一虎口罗鞋。”《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交过四月,打到人腰的麦苗,一虎口长的麦穗。”
《国语辞典》:抡抡掐掐(抡抡掐掐)  拼音:lūn lūn qiā qiā
用拇指对其他指头轮番点按。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我这孩儿也说道会起课,常常在手儿上抡抡掐掐、胡言乱话的。」
《国语辞典》:掐指一算  拼音:qiā zhǐ yī suàn
以拇指点著其他指节来推算干支或占测吉凶。如:「他掐指一算,大叫一声:『不好了!今天他有大劫临头。』」也称为「掐弄」、「掐算」。
《国语辞典》:单钩执笔法(单钩执笔法)  拼音:dān gōu zhí bǐ fǎ
一种以食指勾挽笔杆,与拇指相对,其他三指头紧靠笔杆的执笔法。简称「单钩」。
《国语辞典》:指实掌虚(指实掌虚)  拼音:zhǐ shí zhǎng xū
书法执笔时的基本原则。即拇指、食指、中指执住笔管,无名指顶住笔管,小指紧贴无名指,起辅助作用,如此一著力,掌心空虚,运笔自能灵活自如。
《国语辞典》:大彬壶(大彬壶)  拼音:dà bīn hú
明宜兴人时大彬所作的陶壶。壶小,以柄上拇指痕为识。
分类:人时拇指
《漢語大詞典》:斑指
原为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的玉石指环,后成为装饰品。 骆宾基 《父女俩》一:“这老汉样子斯文,手里不离烟袋和那个黑布镶边带着紫玉斑指做坠子的烟荷包。”
《漢語大詞典》:扳指儿
戴在拇指上的玉石指环,本来是射箭时戴,后来用做装饰品。
《國語辭典》:掐诀(掐訣)  拼音:qiā jué
和尚或道士施法术时,用拇指掐其他屈伸指头并诵念咒语的动作。
分類:拇指手指
《國語辭典》:掐算  拼音:qiā suàn
用拇指点著其他指节来推算干支或占测吉凶。元。王晔《桃花女》第一折:「你说你的生年八字来,等我也替你掐算咱。」也称为「掐指一算」、「掐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