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嫠忧宗周(嫠忧宗周)  拼音:lí yōu zōng zhōu
寡妇不忧愁自己纺织的纬纱,而担心周王朝的宗庙社稷,怕国亡祸己。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损,为将及焉。』」后比喻人忧国而忘身。也作「嫠不恤纬」、「嫠纬之忧」。
《国语辞典》:捏一把冷汗  拼音:niē yī bǎ lěng hàn
形容非常担心的样子。如:「看到弟弟摇摇晃晃地学骑脚踏车,真让人替他捏一把冷汗。」
分类:担心
《国语辞典》: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拼音:bù huàn wú wèi,huàn suǒ yǐ lì
不担心没有职位,只担心是否有能力任职。语出《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国语辞典》:假期忧郁症候群(假期忧郁症候群)  拼音:jià qí yōu yù zhèng hòu qún
现代人因担心假期不知如何排遣而产生忧虑的综合症状。
《国语辞典》:不患寡而患不均  拼音:bù huàn guǎ ér huàn bù jūn
不忧虑人民寡少,只担心财富不能平均。语出《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国语辞典》: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拼音:bù huàn pín ér huàn bù ān
不忧虑国家贫穷,只担心社会不安定。语出《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国语辞典》:游必有方(游必有方)  拼音:yóu bì yǒu fāng
出游到外地,必定告知父母地点,避免使他们担心。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国语辞典》:耽惊动气(耽惊动气)  拼音:dān jīng dòng qì
担心惊吓动了火气。《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母亲定是听见丫鬟说的,他闹不清楚知道我们说的什么,传话不实,倒叫母亲耽惊动气。」
《国语辞典》:揪肠子(揪肠子)  拼音:jiū cháng zi
非常担心、挂心。如:「每次只要他一入矿坑,她就开始揪肠子。」
分类:担心挂心
《漢語大詞典》:寒心销志(寒心銷志)
亦作“ 寒心消志 ”。 形容担心忧虑。 汉 邹阳 《上书吴王》:“始 孝文皇帝 据 关 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梁书·武帝纪下:“朕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常恐恩义两乖,家国同负,寒心销志,以生为慙。”
分類:担心忧虑
《國語辭典》:熬心  拼音:āo xīn
心中烦闷不快。如:「这是多么熬心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耽恐
担心害怕。《再生缘》第十九回:“天威咫尺心躭恐,一破机关命即倾。”
分類:担心害怕
《漢語大詞典》:担惊忍怕(擔驚忍怕)
担心害怕。谓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亦作“ 担惊受恐 ”、“ 担惊受怕 ”。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水浒传》第二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欧阳予倩 《屏风后》:“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
《漢語大詞典》:吊胆提心(弔膽提心)
亦作“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害怕。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分類:担心害怕
《國語辭典》:赤紧的(赤緊的)  拼音:chì jǐn de
1.实在、当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不争我服事重瞳没个结果,赤紧的做媳妇先恶了公婆。」《金瓶梅》第八三回:「赤紧的因些閒话,把海样恩情一旦差。」
2.无奈。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偏我不是金狮子员外,我是胎胞儿里叫化来,赤紧的咱手里无钱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孤霜子母无投奔,赤紧的先亡过了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