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团牌(團牌)  拼音:tuán pái
抵禦兵刃的盾牌。《水浒传》第五九回:「使一面团牌,背插飞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无有不中。」
《漢語大詞典》:筒袖铠(筒袖鎧)
古代用以保护身体的一种战服。南史·殷孝祖传:“御仗先有 诸葛亮 筒袖鎧、铁帽,二十石弩射之不能入,上悉以赐 孝祖 。”
《國語辭典》:压衣刀(壓衣刀)  拼音:yā yī dāo
压衣服用的匕首、佩刀。《水浒传》第二七回:「虽然如此,见有刀子是宋江的压衣刀,可以去拿宋江来对问,便有下落。」
分類:护身匕首
《国语辞典》:环境卫生(环境卫生)  拼音:huán jìng wèi shēng
人类生活环境周围的整洁。注重环境卫生可保护身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其范围可广及影响人类身心及社会全体健康的物质环境因素。
《国语辞典》:残障福利法(残障福利法)  拼音:cán zhàng fú lì fǎ
为维护身心障碍者之权益,保障其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机会,促进其自立及发展所制定的法律。今称「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
《國語辭典》:盾牌  拼音:dùn pái
1.古代用来抵禦刀刃、矢石的防护武器。
2.推托的藉口。如:「一说到付钱,老王总是找盾牌来推托、拖延。」
《漢語大詞典》:护身佛(護身佛)
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红楼梦第七八回:“説着,又向怀中取出一个旃檀香小护身佛来。” 清 焦应旂 《西藏志·衣冠》:“又带一银盒,名曰阿务,内装护身佛、子母药之类。”
《漢語大詞典》:护心栏(護心欄)
古代战时城上防护身体的栏板。《三国演义》第九二回:“ 杨陵 在城上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栏。”
《漢語大詞典》:备身刀(備身刀)
护身刀。陈书·韩子高传:“性恭谨,勤於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
分類:护身
《漢語大詞典》:棉甲
古代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用以护身。清史稿·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传:“被棉甲者五十,被铁甲者三十。”
文殊护身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谓一字文殊法之真言也。以齿二字或叱洛呬燄四字合成一字者。(参见:文殊)下「一字文殊法」项。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被甲护身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又曰护身三昧耶。十八道之一。于真言念诵法,为欲行者之身,被金刚甲冑,防护邪神恶魔之怨害时所结之印契也。因而又曰甲冑印。十八契印曰:「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即成被金刚甲冑。所有毗那夜迦及诸天魔作障碍者,退散驰走,悉见行者光明被身威德自在,若居山林及在险难皆悉无畏。」
护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密教加持之法护持其身。故有护身加持等名。加持之力,与被金刚之甲冑等,故云被甲护身。无量寿轨及十八道轨有护身法之印明。
护身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又名护身加持。即为避内魔外魔障难,守护自己身心,结通五种印言之作法也。五种印言者,净三业印,佛部三昧耶印,莲华部三昧耶印,金刚部三昧耶印,被甲护身印也。见如意轮念诵法等。
护身符
【佛学大辞典】
(杂名)传灯录曰:「耽原为惠忠国师侍者,云须要觅个护身符子。异日携篮入方丈。国师曰:篮里有甚么物?曰青梅。曰何用?曰供养。」陆游诗曰:「求僧疏搭袈裟展,钵盂却要护身符。」谓度牒也。今谓恃势藐法者所托庇之人。曰护身符。又西藏新志中曰:「藏民均带护符于身,以丝束经典一页,或置之金属小匣,藏之怀中。旅人以马及金刚系犬两种画品为护符。遇猛犬时,携金刚系犬图,可免,或遇暴风雨时,飞散画马之纸可免。另有咒语,又民家中更藏有护符。以佛像之衣服,或所持孔雀羽,包以魔纸,缠以毛线(以狗毛山羊毛或羊毛捻成),更以鼷鼠皮包其全部,谓可祈家兴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