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逃降
逃跑投降。 清 丘逢甲 《海军衙门歌同温慕柳同年作》诗:“故将逃降出新将,得相从者皆风云。”
分類:逃跑投降
《漢語大詞典》:逆降
谓古代丧礼中后升阼阶者先下的仪式。仪礼·士丧礼:“卒,公卿大夫逆降復位。” 郑玄 注:“逆降者,后升者先降。”
(1).迎降,投降。三国志·魏志·荀彧传:“会 表 病死, 太祖 直趋 宛叶 如 彧 计, 表 子 琮 以州逆降。”
(2).指受降。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王翠翘》:“ 翘 日在帐中,从容言大事必不可成,不如降也。 江 南苦兵久,降且得官,终身共富贵。 海 计遂决。督府佯称逆降,迫 海 寨, 海 信 翘 言,不为备,官兵突入,斩 海 首而生致 翘 。”
《國語辭典》:膝袒  拼音:xī tǎn
袒露上身,跪地以膝盖前进。《资治通鉴。卷一四四。齐纪十。和帝中兴元年》:「自承麾旆届止,莫不膝袒军门。」
《漢語大詞典》:素挥(素揮)
白旗,白幡。战败者表示投降的旗。挥,通“ 徽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若迴斾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李善 注引广雅:“徽,幡也。徽与挥古通用。”
《國語辭典》:袒缚(袒縛)  拼音:tǎn fú
袒露身体,反绑手臂。表示降服顺从。唐。贾至〈虎牢关铭〉:「中原板荡,封豕荐食,龙战元黄,时则太宗据之以拒河朔,克擒丑夏,伪郑袒缚而请命。」
分類:投降
《国语辞典》:弃械(弃械)  拼音:qì xiè
放下武器,表示投降。如:「经过一番激战,敌方自知大势已去,终于弃械投降。」
《国语辞典》:献关(献关)  拼音:xiàn guān
献出城关、弃守投降。《三国演义》第六回:「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
分类:城关投降
《漢語大詞典》:逼降
(1).被迫投降。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大同志:“缘 江 守军皆散走,太守 徐俭 逼降。”
(2).逼迫敌人投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力尽被执,贼且逼降, 畅春 大駡,不屈而死。”《天雨花》第三回:“因叛贼逼降吾父,不从被害。” 苏忠武 《竹林枪声·江边逼降》:“为避免困兽犹斗,还是以逼降为好。”
《漢語大詞典》:缴枪
交出武器投降
收缴枪支弹药
《漢語大詞典》:降变(降變)
投降叛变。 聂绀弩 《论白华》:“安知自己的首级不正是部下降变的股票、亲信的赏格的兑换券呢?”
分類:投降叛变
《漢語大詞典》:降部
投降的部落。新唐书·突厥传上:“帝詔司农卿 郭嗣本 持节赐 延陀 书,言:‘中国礼义,未始灭人国,以 頡利 暴残,伐而取之,非贪其地与人也。故处降部於 河 南,荐草美泉,利其畜牧。’”
分類:投降部落
《漢語大詞典》:降骨
投降者的骨骸。 元 吴莱 《烈妇行》:“黄沙野塞多降骨,忠义传中收不得。”
分類:投降骨骸
《漢語大詞典》:降口
投降的人。 宋 陈亮 《酌古论·马援》:“吾以谓当声言从充,纵其降口,使归以告。”
分類:投降
《漢語大詞典》:与陈伯之书
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漢語大詞典》:退膛
把子弹退出枪膛。有时表示投降。《中国歌谣资料·红军与白军》:“红军举起枪,白军着了慌。红军枪声响,白军忙退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