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开容(開容)
气量宽宏,能接受批评或采纳意见。《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帝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明帝 ﹞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諫,无所摧戮。”
《漢語大詞典》:政议(政議)
(1).严正批评。政,通“ 正 ”。战国策·韩策二:“ 韩傀 相 韩 , 严遂 重於君,二人相害也。 严遂 政议直指,举 韩傀 之过。 韩傀 以之叱之於朝。”
(2).关于政事的讨论。后汉书·应劭传:“故 胶西 相 董仲舒 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 张汤 亲至陋巷,问其得失。” 聂绀弩 《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于 鲁迅 也就面面俱到,自在圆通,拥皋比,参政议,臧否人物,放论文章,都不减于 周作人 氏之‘如秋天,如秋水,于事不隔’了。”
《漢語大詞典》:防口
谓制止人民批评。语出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防口犹宽政,餐荼更如薺。” 李善 注:“言防众口,实由宽政。”
《漢語大詞典》:褒讥(襃譏)
亦作“褒讥”。 赞扬或批评。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 任香谷 宗伯常言其乡老宿 芮先生 者,专心制义,自总角至白首,凡六十年,手不停批,褒讥得失。”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昔王泽竭而不作,春秋经世称道,行事始详, 定 哀 多隐,褒讥亦晦。”
分類:赞扬批评
《國語辭典》:围攻(圍攻)  拼音:wéi gōng
1.包围攻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
2.众人合力抨击、纠责某人。如:「他在公司里因遭到同仁们的围攻,所以不得不辞职。」
《國語辭典》:抨击(抨擊)  拼音:pēng jí
用言论或文字攻击、纠责他人。如:「议员们在议会猛烈抨击不当的行政措施。」
《漢語大詞典》:评刑(評刑)
(1).批评刑法。《商君书·赏刑》:“所谓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羣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
(2).判案,量刑。 唐 白居易 《薛元赏可华原县令制》:“以 元赏 前为廷尉丞,察狱评刑,颇闻敬慎。”
《國語辭典》:批点(批點)  拼音:pī diǎn
1.圈点文章,并加上评语或说解。《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以下几本,随意批点,送呈抚帅。」
2.批评,在背后说人閒话。《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做娘的抬举你一分,你也要与他争口气儿,莫要反讨众丫头们批点。」
《漢語大詞典》:贬夺(貶奪)
谓对某种主张加以批评并使之改变。晋书·庾纯传:“而后将军 眅 ( 荀眅 )敢以私议贬夺公论,抗言矫情,诬罔朝廷,宜加贬黜。”南史·徐勉传:“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 勉 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分類:主张批评
《國語辭典》:褒弹(褒彈)  拼音:bāo tán
缺点、差失。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彩画的,红近著白,青间著紫,无褒弹、无破绽、无瑕疵。」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写染的无褒弹,吟咏的忒风骚。」也作「包弹」。
《國語辭典》:包弹(包彈)  拼音:bāo tán
1.批评、指责。唐。李商隐《杂纂。卷上。不达时宜》:「筵上包弹品味。」《西湖二集》卷二○:「如今你素无文名,若骤然中了一个进士,毕竟有人议论、包弹著你。」也作「团剥」。
2.缺点、差错。《董西厢》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掐。似轴美人图画。」也作「褒弹」、「褒谈」、「弹剥」、「弹包」。
分類:批评指责
《漢語大詞典》:言脉(言脈)
(1).谓诊脉以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 扁鹊 也。”
(2).犹言路。指向朝廷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夫当人言汹汹,所幸众言纷纷,古今所恃以立国於天地间者,独有此一脉。言脉犹活,国脉其有瘳乎!”
《漢語大詞典》:击抨(擊抨)
抨击,批评指责。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盖 张园 开会羣众对 王之春 借 法国 兵、借 法国 款事痛加击抨,因之触 王之春 之怒。”
《漢語大詞典》:责修(責修)
批评并处治。 明 洪应明 《菜根谭续编》:“寧为君子所责修,毋为君子所包容。” 王同策 注:“责修,谴责修治,即批评并责成其改正。”
《漢語大詞典》:贬裁(貶裁)
(1).犹贬黜。晋书·毛宝传:“ 宝 之倾败,宜在贬裁。然 苏峻 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梁书·王亮传》:“ 縝 不答所问,而横议沸腾,遂贬裁司徒臣 朏 ,褒举庶人 王亮 。”参见“ 贬黜 ”。
(2).指责和批评。南史·王瞻传:“﹝ 王瞻 ﹞负气慠俗,好贬裁人物。”
分類:贬黜批评
《國語辭典》:贬黜(貶黜)  拼音:biǎn chù
贬官革职。《汉书。卷七三。韦贤传》:「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贬黜十年之间,遂继父相位,封侯故国,荣当世焉。」《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馀至贬黜。」
《国语辞典》:说不是(说不是)  拼音:shuō bù shì
批评是非。《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
分类:批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