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渊(雲淵)
(1).高空和深潭。亦以比喻施展才能的环境。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2). 汉 扬雄 与 王褒 的并称。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 秦 汉 之所极观, 渊 云之所颂叹。” 李善 注:“汉书曰: 王子渊 为《甘泉颂》。又曰: 杨子云 奏《甘泉赋》。”后因用“云渊”称以文章名世的人。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冲襟渺识,人多 江 汉 之灵,丽藻华文,代有 云 渊 之气。” 宋 苏轼 《次韵水官诗》:“ 阎子 本缝掖,畴昔慕 云 渊 。丹书偶为戏,染指初尝黿。”
《漢語大詞典》:吞凤(吞鳳)
(1).传说 汉 扬雄 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于经上。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因以“吐凤”或“吞凤”称美擅长著作。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代状》:“人惊吞凤之才,士切登龙之誉。” 唐 李群玉 《感兴》之一:“ 子云 吞白凤,遂吐《太玄》书。”
(2).犹吞鸟。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七和》词:“便做些功业,胜穷措大,聚萤 武子 ,吞凤 君章 。”自注:“ 罗含 字 君章 。”详“ 吞鸟 ”。
分類:扬雄凤凰
《漢語大詞典》:吞鸟(吞鳥)
晋书·文苑传·罗含:“﹝ 罗含 ﹞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起惊説之。 朱氏 (其母)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后即用为文思灿然之典。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才过吞鸟之声,德迈怀皎之智。” 唐 李瀚 《蒙求》诗:“ 罗含 吞鸟, 江淹 梦笔。”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手,莫能追述。”
分類:为文文思
《漢語大詞典》:扬玄(揚玄)
谓 汉 扬雄 所著的太玄经。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常参 庄 辩里,亦造 扬 《玄》末。”
分類:扬雄
《國語辭典》:拟经(擬經)  拼音:nǐ jīng
模拟经书。南朝陈。徐陵 让左仆射初表:「臣闻七十之岁,扬雄拟经;六十之年,平津对策。」
分類:扬雄后人
《漢語大詞典》:杨班(楊班)
汉 扬雄 与 班固 的并称。杨,通“ 扬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屈平 、 宋玉 导清源於前, 贾谊 、 相如 振芳尘於后…… 王褒 、 刘向 、 杨 、 班 、 崔 、 蔡 之徒,异轨同奔,递向师祖。” 李善 注:“ 扬 , 扬子云 。 班 , 班孟坚 。” 清 顾炎武 《答原一公肃两甥书》:“随厨俊之后尘,步 杨 班 之逸躅。”
分類:扬雄班固
《漢語大詞典》:操铅(操鉛)
汉 扬雄 写《方言》一书时,常“怀铅提槧”。即口袋藏写字用的铅粉笔,手里拿着木板,向各色各样的人采集方言。见西京杂记卷三。后因以“操铅”指写作。 清 黄景仁 《喜郑诚斋先生归新安之信》诗之二:“几多青睞独垂怜,无那操铅癖未捐。”
《漢語大詞典》:迁云(遷雲)
汉 司马迁 和 扬雄 (字 子云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志文》:“体兼 迁 云 ,学备儒史。” 胡之骥 注:“ 迁 云 , 司马迁 、 扬子云 也。”
《国语辞典》:仿拟(仿拟)  拼音:fǎng nǐ
文学作品对前人作品的摹仿。如扬雄的〈反离骚〉,即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成。
《国语辞典》:角马(角马)  拼音:jué mǎ
马生角。比喻事物失去本来面目。汉。扬雄《太玄经。卷三。更》:「次五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漢語大詞典》:雄向
汉 代学者 扬雄 和 刘向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雄 向 以后,颇引书以助文:此取与之大际,其分不可乱者也。”
《国语辞典》:柏濩  拼音:bó huò
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分类:蜀王扬雄
《国语辞典》:邠如  拼音:bīn rú
文采华盛的样子。汉。扬雄《太玄经。卷四。文卦》:「裴如邠如,虎豹文如,匪天之享否。」也作「彬如」、「份如」。
《国语辞典》:训纂篇(训纂篇)  拼音:xùn zuǎn piān
书名。汉扬雄撰,是关于文字的书。全书断六十字为一章,共三十四章,计二千零四十字。今已亡佚。《玉函山房辑佚书》收有辑佚本。〈说文解字序〉:「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清。段玉裁。注:「此谓汉初仓颉篇只有三千三百字也。……此谓雄所作训纂,凡三十四章,二千四十字。合五十五章,三千三百字,凡八十九章,五千三百四十字也。」
《国语辞典》:耆儒硕老(耆儒硕老)  拼音:qí rú shí lǎo
年老德高望重的儒者。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也作「耆儒硕德」、「耆儒硕望」。
《国语辞典》:三寸之舌  拼音:sān cùn zhī shé
形容能言善道,长于言辞的口才。《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汉。扬雄〈解嘲〉:「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