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绣衣执法(繡衣執法)
即绣衣直指。后汉书·伏湛传:“﹝ 伏湛 ﹞至 王莽 时为绣衣执法。”参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国语辞典》:朦昧执迷(朦昧执迷)  拼音:méng mèi zhí mí
不明事理,固执于一己之见。如:「他就是一味朦昧执迷,不听听别人的意见。」
《国语辞典》:强制执行(强制执行)  拼音:qiǎng zhì zhí xíng
以国家的公权力,强制实行具有执行力之法院的判决。
《国语辞典》:奉公执法(奉公执法)  拼音:fèng gōng zhí fǎ
以公事为重,谨守法纪,不徇私舞弊。《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我前日认是奉公执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骗。」也作「奉公守法」。
《国语辞典》:各执所见(各执所见)  拼音:gè zhí suǒ jiàn
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多指意见不能统一。如:「他们各执所见,丝毫不肯妥协。」也作「各执己见」、「各持己见」。
《国语辞典》:攫戾执猛(攫戾执猛)  拼音:jué lì zhí měng
攫,抓取。戾,暴。攫戾执猛指能够抓住强暴凶猛的敌人。形容英勇威武,无人能敌。《文选。张衡。南都赋》:「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国语辞典》:擐甲执兵(擐甲执兵)  拼音:huàn jiǎ zhí bīng
穿上铠甲,手执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宋。曾巩〈李德明遥郡团练使制〉:「擐甲执兵,人之重任,赏信而速,所以劝功。」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擐甲执锐(擐甲执锐)  拼音:huàn jiǎ zhí ruì
穿上铠甲,手执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元史。卷一一九。木华黎传》:「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母尝从之南征,每临巨敌,辄擐甲执锐,为子接应。」也作「擐甲挥戈」。
《国语辞典》:驾驶执照(驾驶执照)  拼音:jià shǐ zhí zhào
驾驶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许可凭證。一般须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分为普通、职业、国际等数种驾驶执照。
《国语辞典》:建筑执照(建筑执照)  拼音:jiàn zhú zhí zhào
建筑物的建造、使用、拆卸等经由起造人、起造机关或所有人于施工或使用前,向主管建筑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许可始发给的證照。缩称为「建照」。
《国语辞典》:双钩执笔法(双钩执笔法)  拼音:shuāng gōu zhí bǐ fǎ
一种常用的书法执笔方法。简称为「双钩」。以食指和中指勾挽笔杆,而与拇指相对著握笔的方法。也称为「鹅头执笔法」。
《国语辞典》:鹅头执笔法(鹅头执笔法)  拼音:é tóu zhí bǐ fǎ
一种常用的书法执笔方法。以食指和中指向内钩住笔,而与拇指相对著握笔的方法。因食指的指节弯起,状如鹅头而得名。也称为「双钩执笔法」。
《国语辞典》:单钩执笔法(单钩执笔法)  拼音:dān gōu zhí bǐ fǎ
一种以食指勾挽笔杆,与拇指相对,其他三指头紧靠笔杆的执笔法。简称「单钩」。
《国语辞典》:行车执照(行车执照)  拼音:xíng chē zhí zhào
行驶车辆的许可凭證。分汽车行车执照及慢车(脚踏车除外)行车执照二种,前者由公路监理机关主管;后者由警察机关主管。
《国语辞典》:提牌执戟(提牌执戟)  拼音:tí pái zhí jǐ
牌、戟,官府门前所用榜牌和作仪仗用的门戟。提牌执戟比喻依附在大官手下当差。元。无名氏《衣锦还乡。头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提牌执戟小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