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秉鞭
执鞭。比喻执政。《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王逸 注:“秉,执也;鞭以喻政。”
分類:执鞭执政
《漢語大詞典》:政主
执政者。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集权中央,政主独断,而人民之参政权无矣。”
《漢語大詞典》:庖羞
喻执政之臣。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况职主庖羞,须行宰戮;旋司戎伍,每举刑章。”参见“ 庖鼎 ”。
分類:执政
《國語辭典》:庖鼎  拼音:páo dǐng
传说伊尹为劝说商汤,亲自带著烹调器担任厨子,以求亲近。见《韩非子。难言》。后比喻为贤臣。《宋书。卷七。前废帝本纪》:「每结梦庖鼎,瞻言板筑,有劬日昃,无忘昧旦。」
分類:贤臣
《漢語大詞典》:莅阼(涖阼)
亦作“ 涖祚 ”。帝王登位执政。阼,帝王嗣位或祭祀时所登的台阶。礼记·文王世子:“ 成王 幼,不能涖阼。 周公 相,践阼而治。” 郑玄 注:“涖,视也。不能视阼阶,行人君之事。”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问目答罗鼎臣》:“逮后 哲宗 涖祚, 夏 主 秉常 来求 藺州 、 米脂 等五砦。”
《國語辭典》:廊庙宰(廊廟宰)  拼音:láng miào zǎi
朝廷大官。汉。李陵〈答苏武书〉:「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分類:执政大臣
《漢語大詞典》:假皇帝
暂时代理皇帝。 汉 平帝 元始 后, 王莽 以外戚执政。 平帝 死, 莽 自居摄,朝会祭祝“皆如天子制”,称“假皇帝”,臣民谓之“摄皇帝”。详见汉书·王莽传上
《國語辭典》:政躬  拼音:zhèng gōng
尊称国家元首或一般长官的身体。如:「政躬康泰」。
《國語辭典》:寅忧夕惕(寅憂夕惕)  拼音:yín yōu xì tì
早晚忧虑,戒慎警惕。《南齐书。卷六。明帝本纪》:「仰系鸿丕,顾临兆民,永怀先构,若履春冰,寅忧夕惕,罔识攸济。」
《漢語大詞典》:桎辖(桎鎋)
车辖。鎋,同“ 辖 ”。桎辖能制轮,使之不脱,因用以比喻执政大臣,关键人物。诗·小雅·节南山“ 尹氏 大师,维 周 之氐” 汉 郑玄 笺:“言 尹氏 作大师之官,为 周 之桎鎋,持国政之平。”
《國語辭典》:在野党(在野黨)  拼音:zài yě dǎng
未掌握政权,而与执政党相抗衡的政党。对执政党有批评、监督的效能。
《漢語大詞典》:在朝党(在朝黨)
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执政的政党。在野党的对称。
《漢語大詞典》:四入头(四入頭)
宋 时任用执政大臣,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中挑选,俗呼为四入头。见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执政四入头
《漢語大詞典》:伊藤氏
伊藤博文。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例如: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梁启超《谭嗣同传》
《国语辞典》:晋铸刑鼎(晋铸刑鼎)  拼音:jìn zhù xíng dǐng
西元前五一三年,晋国大臣赵鞅和荀寅将前执政者赵宣子所制订的刑书铸在鼎上,公诸于众。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國語辭典》:多党制(多黨制)  拼音:duō dǎng zhì
一国有多数政党,且各有机会可取得政权的政治制度。如法国的政党政治即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