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负乘斯夺(負乘斯奪)
语出易·繫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宋 岳飞 《辞宣抚副使札》:“兼招讨使,权不为不重,若更加以甚高非常之宠,必起负乘斯夺之悔,所有宣抚副使恩命,实难祗受。”
《國語辭典》:妒贤嫉能(妒賢嫉能)  拼音:dù xián jí néng
嫉妒比自己有德望、有才能的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五。李林甫秦桧》:「李林甫为宰相,妒贤嫉能,以裴耀卿,张九龄在己上,以李适之争取,设诡计去之。」也作「妒能害贤」、「妒贤疾能」、「嫉贤妒能」。
分類:妒忌才德
《漢語大詞典》:怀珠韫玉(懷珠韞玉)
晋 陆机 《文赋》:“石韞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后因以“怀珠韞玉”比喻怀藏才德。 宋 杨万里 《食老菱有感》诗:“幸自江湖可避人,怀珠韞玉冷无尘。”亦作“ 怀珠抱玉 ”。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
分類:怀藏才德
《國語辭典》:怀宝迷邦(懷寶迷邦)  拼音:huái bǎo mí bāng
怀有才德却听任国家陷于混乱状态。语本《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比喻隐匿才德,不愿出仕。《梁书。卷三八。贺琛传》:「卿既言之,应有深见,宜陈秘术,不可怀宝迷邦。」《陈书。卷六。后主本纪》:「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也作「怀道迷邦」。
《漢語大詞典》:嫉贤傲士(嫉賢傲士)
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水浒传》第十九回:“独据 梁山 志可羞,嫉贤傲士少宽柔。”
《國語辭典》:鹤鸣之士(鶴鳴之士)  拼音:hè míng zhī shì
品德为世人所敬重而隐居不仕的人。《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斥远佞巧之臣,速徵鹤鸣之士。」
《國語辭典》:材轻德薄(材輕德薄)  拼音:cái qīng dé bó
才能低下,德行浅薄。常作为自谦之辞。宋。朱熹 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漢語大詞典》:材雄德茂
谓才德杰出。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燿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分類:才德杰出
《國語辭典》:被褐怀玉(被褐懷玉)  拼音:pī hé huái yù
1.身穿粗布衣,而内怀宝玉。比喻贤能之士,隐藏其才能,不为人知。《老子》第七○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孔子家语。卷二。三恕》:「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而怀玉,何如?』子曰:『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也作「被褐怀金」。
2.比喻有真才实学而身处寒微的人。汉。赵壹 刺世疾邪赋:「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也作「被褐怀宝」、「被褐怀珠」、「被褐藏辉」。
《国语辞典》:大雅君子  拼音:dà yǎ jūn zǐ
才德高尚的人。《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分类:才德高尚
《漢語大詞典》:东家夫子(東家夫子)
指邻家有才德的人。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之二:“ 北郭先生 生已老,东家夫子子为恭。”参见“ 东家丘 ”、“ 东家孔子 ”。
《漢語大詞典》:墙高基下(牆高基下)
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北史·序传·李僧伽:“时 郑子默 有名於世, 僧伽 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 郭林宗 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子
指 孔子 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见史记·孔子世家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贤(七十二賢)
对 孔子 门下才德出众的学生的美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陈实百问策:“ 实 於 永乐 四年,登 林环 榜进士,负才不相下,疏言取状元不公。 成祖 召詰之。对曰:‘臣百问百答。’ 成祖 命 解縉 发策,以‘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二十八将,将将何功’为问。 成祖 临轩对试,顷刻间条对详悉,文彩可观。”参见“ 七十二子 ”。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子
指 孔子 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见史记·孔子世家
《國語辭典》:弸中彪外  拼音:péng zhōng biāo wài
弸,满。彪,文辞。弸中彪外比喻人内在充实,有德行,而外发为文辞。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