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63,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高手
贼手
得手
大手笔
名手
水手
手题
手下
书手
弓箭手
失手
手画
手录
刺手
手相
《國語辭典》:高手  拼音:gāo shǒu
技艺高超的人。如:「老师傅是个木雕高手,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抱朴子。外篇。名实》:「彍棘矢而望高手于渠广,策疲驽而求继轨于周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最难得这样浑成,非是高手不能。」
《漢語大詞典》:贼手(賊手)
(1).犯上作乱者。南史·孝义传上·卜天与:“ 天与 駡曰:‘殿下常来去,云何即时方作此语,只汝是贼手。’”
(2).贼人之手。 南朝 陈 沈炯 《为陈霸先与王僧辩盟文》:“ 高祖 菲食卑宫,春秋九十,屈志凝威,愤终贼手。” 唐 颜真卿 《让宪部尚书表》:“诚合殉命危难,死守孤城,以为归罪闕庭,愈于受擒贼手。”辽史·耶律屋质传:“万一落贼手,悔将何及?”
《國語辭典》:得手  拼音:dé shǒu
顺利、成功。《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学道三年任满,保题了他的优行。这一进京,倒是个功名的捷径,所以晓得他就得手的。」《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听了,喜之不尽,忙忙的告辞而去,心内以为得手。」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名手  拼音:míng shǒu
以技艺或文笔高超而著名的人。《北史。卷三二。列传。崔挺》:「季舒本好医术,天保中于徙所无事,更锐意研精,遂为名手,多所全济。」《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
《國語辭典》:水手  拼音:shuǐ shǒu
1.船夫、船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在船上多年,状貌气质,也就是些篙工水手之类,一般无二。」《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知县接了呈词,即刻升堂,将舵工、朝奉、水手,一干人等,都叫进二堂。」
2.水兵、海军。《元史。卷二○八。外夷列传一。日本》:「至日本……水手总管陆文政等不听节制,辄逃去。」《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
《漢語大詞典》:手题(手題)
亲手题识。 宋 梅尧臣 《太师杜公挽词》之五:“见録寻常咏,亲装復手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册有前贤手题墨蹟。”
分類:亲手题识
《國語辭典》:手下  拼音:shǒu xià
1.统治、管辖之下。《三国演义》第五回:「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凡稍有名望、稍有学问的人,他都搜罗到他手下。」
2.部下。《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甘宁传》:「权特赐米酒众殽,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喝令手下不要计数,先打一会。」
3.身边。如:「目前这东西不在手下。」
4.下手的时候。如:「请你手下留情。」
《國語辭典》:手头(手頭)  拼音:shǒu tóu
1.身边。《水浒传》第一回:「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却不在手头。」
2.手中所有。指个人经济状况。《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不瞒你说,两日不曾做得生意,手头艰难。」《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手头用来用去的,只是那散碎银子。若是二两块头好银,便存著不动。」
3.日常所用。如:「手头字」。
4.亲身、切近。《朱子全书。卷一六。论语七。太宰问于子贡章》:「圣人事事从手头更历过来,所以都晓得。」
《國語辭典》:书手(書手)  拼音:shū shǒu
专司抄写的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八。书手》:「世称乡胥为书手,处处皆然。报应记,宋衎,江淮人,应明经举。元和初,至河阴县,因疾病废业,为盐铁院书手。盖唐时已有此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外郎、书手、皂快、门子及禁子、夜夫,曾在县里走动的,无不查到。」
《國語辭典》:弓箭手  拼音:gōng jiàn shǒu
1.善于射箭的人。
2.宋代正规军队之外的兵种。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序〉:「庚辰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
《國語辭典》:弓手  拼音:gōng shǒu
1.善于射箭的人。也称为「弓弩手」、「弓箭手」。
2.宋代由县尉统属,专门负责缉捕的士兵。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二。李元礼》:「李命弓手冥搜一民以充数,皆以赃满论死。」《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董平取弓手回县,离不得遭断吃棒。」
《國語辭典》:失手  拼音:shī shǒu
因不小心而造成的错误。《红楼梦》第四一回:「我的手脚子粗笨,又喝了酒,仔细失手,打了这磁杯。」
《韵府拾遗 陌韵》:手画(手画)
隋书高祖纪尉迥猖狂称兵邺邑公乃口授兵书手画行阵量敌制胜指日尅期杜甫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漢語大詞典》:手录
亲手抄录。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凡所宜有之书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録,假诸人而后见也。”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西台恸哭记〉》诗:“别庋加收藏,前贤矜手録。北堂学士钞, 南宋 遗民牘。”
分類:亲手抄录
《漢語大詞典》:刺手
(1).犹探手。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2). 宋 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宋 李纲 《论御寇用兵札子》:“召募畿甸之民刺手,权充乡遂之兵,优与赡给,事毕放还归乡。”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此曹皆东北无所归之人,纵之使去,又復为盗,已刺手、背团结,与旧兵同为队伍,逐日训练,假以时日,当皆为精兵矣。”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儻有紈袴温饱之家,耻鲸哀免者,许以金赎,视其职衔小大,为罚赎之轻重,仅免刺面而仅刺手。刺手逾限不悛者诛,不得再赎。”
(4).犹言棘手。 老舍 《上任》:“咱们就这么办,先找小的,不刺手的办。”
《國語辭典》:手相  拼音:shǒu xiàng
一种命相。以掌纹的长短、走向,手掌的色泽、厚薄等来判断人的命运、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