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战士(戰士)  拼音:zhàn shì
兵卒或从事于战斗的人员。《三国演义》第九九回:「闻曹真发已踰月,而行方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
《分类字锦》:战士赐复(战士赐复)
魏书太武帝纪神麚四年车驾还宫饮至策勋告于宗庙战士赐复十年
分类:蠲赈
《国语辞典》:战士授田凭据(战士授田凭据)  拼音:zhàn shì shòu tián píng jù
国民政府于抗战时期发给军人的一种授田凭据。为奖励反共抗俄战士并维持其家属生活,总统特于民国四十年(西元1951)公布「反共抗俄授田条例」,民国四十五年起陆续发放。民国七十九年,立法院正式通过「战士授田凭据处理条例」,并于民国八十年起开始依凭据发给补偿金。其折算标准依身分、年龄、退役或服役等情形,分为一、二、四、十等四种基数,每一基数发给五万元,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由国防部留守业务署负责办理申请事宜,团管区负责发放补偿金,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参与协办。
《国语辞典》:充员战士(充员战士)  拼音:chōng yuán zhàn shì
政府迁台初期,为补充兵源实施徵兵,所徵召的一般常备士兵,称为「充员战士」。今已废止。
《高级汉语词典》:白衣战士  拼音:bái yī zhàn shì
指医务人员
《漢語大詞典》:虎豹
(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國語辭典》:铁衣(鐵衣)  拼音:tiě yī
1.铁片所制成的战衣。《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唐。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诗:「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也称为「铁甲」。
2.铁上的赤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铁锈》:「释名:铁衣。弘景曰:『此铁上赤衣也。刮下用。』」
《國語辭典》:虎貔  拼音:hǔ pí
虎与貔,二者皆指凶猛的野兽。比喻勇猛的将士。唐。李商隐〈韩碑〉诗:「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分類:勇猛战士
《國語辭典》:犀渠  拼音:xī qú
1.以犀牛皮制成的甲冑。《文选。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三》:「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2.以犀皮所制的盾牌。《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3.神话传说中的野兽。《山海经。中山经》:「釐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鬼。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國語辭典》:持戟  拼音:chí jǐ
1.执戟。《孟子。公孙丑下》:「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三国演义》第八回:「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弛聚。」
2.战士。《韩非子。说疑》:「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
3.侍从之官。《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分類:持戟战士
《漢語大詞典》:徒人
(1).指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管子·参患:“将徒人,与俴者同实。” 尹知章 注:“徒人,谓无兵甲者。”
(2).步兵。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车毋驰,徒人毋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敌虽十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之道也。”
(3).内侍。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屨。反,诛屨於徒人 费 。”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徒当为侍字之误也。侍人即寺人。”汉书·古今人表作“寺人 费 ”。
(4).弟子,门生。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 仲尼 既没,徒人分布四方,转相流衍。”
(5).服劳役的人。《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秦 十二里一亭,亭置二长,主督盗贼,为县送徒人往 驪山 。”
《漢語大詞典》:斗兵(鬥兵)
犹战士。 唐 高适 《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本作“鬭兵”。
分類:战士
《漢語大詞典》:卒士
战士。管子·重令:“将帅不严威,民心不专一,陈士不死制,卒士不轻敌,而求兵之必胜,不可得也。”吕氏春秋·精谕:“ 刘康公 乃儆戎车卒士,以待之。”
分類:战士
《國語辭典》:包头(包頭)  拼音:bāo tóu
1.头发上的包巾。《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今日事在无奈,只得把包头齐眉兜了,锁上大门,随由众人望杭州府来。」《儒林外史》第三○回:「一个个装扮起来,都是簇新的包头、鲜的褶子。」
2.俗称包工的首领。
3.城市名。参见「包头市」条。
4.县名。参见「包头县」条。
《國語辭典》:铁衣郎(鐵衣郎)  拼音:tiě yī láng
著战袍的将士。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水军不怕江心浪,旱军岂惧铁衣郎。关公杀入单刀会,显耀英雄战一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枉养著那边庭上铁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侍。」
分類: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