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被选举权(被選舉權)  拼音:bèi xuǎn jǔ quán
合于被选条件者的权利。与选举权相对。
《國語辭典》:党员(黨員)  拼音:dǎng yuán
加入政党的人。如:「党员有义务遵守党章,不宜利害导向,轻言退党。」
《國語辭典》:倒插门(倒插門)  拼音:dào chā mén
旧时称男子至女方家里结婚并居住下来。即入赘。如:「张老先生非常疼爱这个倒插门的女婿,直把他当作亲生儿子看待。」也作「倒踏门」。
《漢語大詞典》:单线联系(單綫聯繫)
秘密工作者之间的一种联络方式。即成员间只进行纵的个别联系。 周玉成 《奉士兵委员会的命令》:“当时这个组织非常秘密,互相之间只准单线联系。”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章:“在最艰苦危险的黑暗年代,党和他只能保持单线联系。”
《國語辭典》:普通人  拼音:pǔ tōng rén
1.无特殊身分或阶级的一般人。如:「王老闆约谈我,只是想知道普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2.戏曲剧目。英国十五世纪的一出道德剧。内容是以寓言方式来探讨死亡、命运和灵魂的问题。因其文字优美、纯朴而庄严,人物刻划细腻生动,且颇富戏剧性,因此被公认为道德剧中的最佳代表作。
《漢語大詞典》:飘布(飄布)
旧时秘密会党发给其成员的布质凭证。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六章:“ 可澄 教 印川 伪造飘布,诬为自治社所散放。”
《國語辭典》:袍哥  拼音:páo gē
旧时西南各省的帮会名。也指袍哥帮会的会员。
《漢語大詞典》:朋工
一种劳动互助组织的成员。《解放日报》1943.1.23:“‘朋工’多半都有些庄稼,不能跑得远,给雇主做完工后,大家就互相帮助,只有把伙伴们的工做完,别人才能请去。”
《國語辭典》:社员(社員)  拼音:shè yuán
社团组织或以社为名的机关团体中的成员。如:「登山社社员」、「合作社社员」。
《漢語大詞典》:三三制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身体力行三三制,把握政策与主义。” 林伯渠 《春游杂咏》:“团结三三制有力,信心定可息狼烟。”
(2).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漢語大詞典》:开枱(開檯)
旧时某些会道门接收新成员的仪式。辛亥革命前某些革命组织亦曾沿用。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照普通入三合会的仪式,召纳新来党员,谓之‘开檯’。”
《漢語大詞典》:扩大会议(擴大會議)
除原有成员外吸收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人民日报》1987.1.17:“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举行扩大会议。”如:常委扩大会议;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漢語大詞典》:进步人士
热衷于进步和改革的人
进步团体(尤其是政党)的一成员
《漢語大詞典》:老幺
最年轻的人,尤指一家里最年轻的孩子或成员。例如:等我们老幺长大以后,你可重操你的律师事务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