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集体诉讼(集体诉讼)  拼音:jí tǐ sù sòng
集体诉讼一词来自美国「Class Action」一词,指称由一个或多个成员作为集团全体成员的代表,代表全体当事人起诉或应诉的诉讼。也称为「集团诉讼」。
《国语辞典》:家庭医师(家庭医师)  拼音:jiā tíng yī shī
照顾家庭各成员健康的第一线医师。通常由社区中开业的全科医师,或卫生机构的医师来担当。
《国语辞典》:价值观念(价值观念)  拼音:jià zhí guān niàn
受同一文化影响的团体成员,对于生活中各种人、事、物应该如何安排才最为恰当的共同想法。
《国语辞典》:大通师范学堂(大通师范学堂)  拼音:dà tōng shī fàn xué táng
西元一九○五年,光复会成员徐缟摬、陶成章在浙江绍兴创办,由秋瑾主持校务,后置国语、教育、伦理、图画、音乐等课程,特别重视军事体育。当时培养不少革命人才,并且把这个学堂当作革命的掩护机关。一九○七年秋瑾在此起义失败,学堂被满清政府查封。
《国语辞典》:细胞色素(细胞色素)  拼音:xì bāo sè sù
一种含有铁的蛋白质,是真核细胞之粒线体与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之细胞膜中电子传递链的成员。
《国语辞典》:血亲家族(血亲家族)  拼音:xiě qīn jiā zú
由有血缘关系的成员所组成的家族。不包括姻亲亲属,多存在于母系社会中。
《国语辞典》:团体规范(团体规范)  拼音:tuán tǐ guī fàn
团体成员所共同认可,并用来评断与约束成员行为的标准。如:「每个人都要遵守团体规范。」
《国语辞典》:团体治疗(团体治疗)  拼音:tuán tǐ zhì liáo
一群特定成员与心理师或治疗师透过团体互动,以谈话或特定活动达成目标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
《国语辞典》:文化模式  拼音:wén huà mó shì
1.文化人类学的分析词汇,意指一国家、民族、部落或地方的成员所共享的一组文化符号、价值取向与社会规则。
2.尤指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潘乃德(Ruth Benedict,西元1887~1948)的著作《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该书认为各文化发展均有其特徵,并与其他文化有别;此一论点成为民族性与文化模式研究的重要参考。
《国语辞典》:政务委员(政务委员)  拼音:zhèng wù wěi yuán
组成行政院会议的成员,为不管部会的委员,由行政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
《国语辞典》:政治文化  拼音:zhèng zhì wén huà
社会成员有关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取向的行为模式与符号系统,既构成政治行动基础,也赋予政治行动意义。
《国语辞典》:一家大小  拼音:yī jiā dà xiǎo
一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如:「星期天,我们一家大小到乡下去探望老邻居。」也作「一家老小」。
《国语辞典》:助辩(助辩)  拼音:zhù biàn
辩论会的成员之一。助辩者通常负责将主辩的论点,再做深入的论述或举出支持的理由。
《國語辭典》:做后门(做後門)  拼音:zuò hòu mén
家里人偷藏家财寄存于别人家。比喻行动鬼祟,不便由前门出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是自家心里贪著的,便把来典在毛烈处做后门。」
《国语辞典》:餐会(餐会)  拼音:cān huì
供应餐点,使参与成员共同用餐的聚会。如:「公司决定举办餐会来欢迎新进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