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1227 【介绍】: 即成吉思汗。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九岁时,父也速该死,部落衰微。长大后艰难经营,金大定二十九年始称汗。陆续击败塔塔儿、克烈、乃蛮等部。金泰和六年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忽里台”,大朝会之意),始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四年,攻西夏,迫使求和。六年,攻金,入居庸关。八年,逼金中都,分兵略两河山东。次年,围中都,迫金求和。十年,破金中都。十二年,令木华黎主太行以南军事。十三年,命哲别攻占西辽。十四年,发动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十八年,回蒙古。留哲别、速不台进军到喀勒喀河,破斡罗思、钦察联军。二十一年,再攻西夏。次年,卒于清水县行营。元朝建立后,追尊为太祖。
木华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0—1223 【介绍】: 蒙古札剌儿氏。孔温窟哇子。父子皆追随铁木真,相从于势力微弱之际。木华黎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号为“四杰”。铁木真建号为成吉思汗,任左手万户。成吉思汗六年,从攻金。自此连年在中原作战。九年,领兵攻取辽河流域各地。次年,取金之北京。先后镇压锦州张鲸、张致之反。十二年,封太师、国王,建行省于燕,负责太行以南军事。陆续攻取河北、山西、山东大片地区,惟攻延安、凤翔皆不下。十八年,卒于闻喜。
《國語辭典》:成吉思汗  拼音:chéng jí sī hán
元开国君主铁木真。参见「铁木真」条。
《漢語大詞典》:成吉思汗陵
在 内蒙古 伊克昭盟 伊金霍洛旗 席连镇 东南15公里。成陵历来史无明载,可能来自 成吉思汗 遗下的“八白之室”,即八个白色毡殿“斡耳朵”。1954年4月,在原陵地西二里左右的地方举行新陵园奠基典礼。1956年5月,新陵落成。新陵宏伟壮观,绚丽多姿,具有蒙古民族建筑特色,如今已成为民族平等、团结的象征,备受蒙古族人民敬仰。
《国语辞典》:蒙哥  拼音:méng gē
人名。(西元1208~1259)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曾亲自率兵侵宋,在四川钓鱼山崩逝,在位九年。忽必烈统一中国后,追谥为桓肃皇帝,庙号宪宗。
《漢語大詞典》:台吉(臺吉)
旧时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 噶尔丹策零 )少年聪黠……诸台吉乐为之用。”
古时 蒙古 贵族的称号。源出汉语“太子”。 成吉思汗 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称。 清 朝沿用其名作为封爵之一,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赠 蒙古 及西北边疆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一二等臺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餘子概为四品。”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张幕而处,其王与臺吉辈,虽有寝室,而不可遍及烝民。”
《漢語大詞典》:奇渥温
成吉思汗 一族 蒙古 人的姓氏。元史·太祖纪:“ 太祖 法天啟运圣武皇帝 ,讳 铁木真 ,姓 奇渥温 氏, 蒙古部 人。”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元史称帝姓 奇渥温 。”
《漢語大詞典》:长春子(長春子)
元 丘处机 ,自号 长春子 。 成吉思汗 曾召见于 西域 ,封为大宗师,赐号 长春真人 ,命总领道教。见《元史·释老传·丘处机》。亦省称“ 长春 ”。 明 高启 《赠丘老师》:“ 长春 之孙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遗核。”
《漢語大詞典》:探马赤军(探馬赤軍)
元 初 成吉思汗 攻 金 时以 蒙古 所属色目诸部族组成的军队。元史·兵志一:“若夫军士,则初有 蒙古 军、探马赤军。 蒙古 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驻防(镇戍)军以 蒙古 军和探马赤军(色目诸部族军)为主力。”亦省称“ 探马赤 ”。《元典章新集·刑部·停格》:“有各处探马赤与百姓相争地土的七十餘顷。”
《國語辭典》:伊儿汗国(伊兒汗國)  拼音:yī ér hán guó
蒙古所建的四大汗国之一。于旭烈兀西征灭了波斯之后所建,包括波斯(今伊朗)、叙利亚以及小亚细亚一带。后为帖木儿所灭。
《国语辞典》:蒙古帝国(蒙古帝国)  拼音:méng gǔ dì guó
国名。十三世纪初,由蒙古人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国。它不仅获有中原的领导权,更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于是向西征服伊朗和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建立四大汗国;向东南征服中国的金、宋,建立元朝。帝国于十四世纪中叶瓦解。
《国语辞典》: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拼音:chá hé tái hán guó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太祖成吉思汗第二子封于中亚细亚,是为「察合台汗国」。十四世纪初,并有窝阔台汗国,其势颇盛,后为帖木儿所灭。
《国语辞典》:拖雷  拼音:tuō léi
人名。元睿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曾随其兄窝阔台攻金,收河南诸郡,颇有功勋。其子蒙哥为大汗时,尊其为「英武皇帝」,庙号「睿宗」。
《国语辞典》:窝阔台(窝阔台)  拼音:wō kuò tái
1.人名。(西元1186~1241)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元太祖卒后即位,用耶律楚材为相,承父志联宋灭金,都和林。以拔都为元帅,攻克俄罗斯,进军波兰、匈牙利,在位十三年,量时度力,华夏富庶,时称治平。死后庙号太宗。
2.元代四大汗国之一。参见「窝阔台汗国」条。
《漢語大詞典》:八白室
成吉思汗 死后,造长陵,并修建白室八间,以为寝庙。后遂以“八白室”为其陵寝专称。参阅《蒙古源流》卷四、卷六与圣武记卷五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