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恢谑(恢謔)
诙谐戏谑。恢,同“ 詼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顾况:“善为歌诗,性恢謔,不修检操,工画山水。” 明 袁宗道 《答同社书》:“浄自宜雄壮整齐,丑末自宜跳躂恢謔。”
《漢語大詞典》:诙噱(詼噱)
戏谑大笑。 鲁迅 《热风·估“学衡”》:“‘抉噬之状’,终于未记,而‘变色’的事,但‘资诙噱’,也可谓太远于事情。”
分類:戏谑大笑
《國語辭典》:火头军(火頭軍)  拼音:huǒ tóu jūn
军中专司炊事的士兵。《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看他的狨腔,一定是个火头军。」
《漢語大詞典》:嘲诨(嘲諢)
戏谑的话。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丁使 遇 介甫 法制适一行,必因燕设,於戏场中迺便作为嘲諢,肆其誚难,輒有为人笑传。”
分類:戏谑
《漢語大詞典》:打牙配嘴
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这妇人﹞常和众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漢語大詞典》:掉谑(掉謔)
戏谑,开玩笑。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四郎又戏之,美人怒曰:‘……中间 许长史 於 云林 王夫人 会上轻言,某已赠语 杜兰香 姊妹,至多微言,犹不敢掉謔,君何容易歟!’”
《漢語大詞典》:唇喙
犹口舌。指戏谑、嘲讽、争辩时说的话。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攻杂咏:“ 陈裕 秀才下第,游 蜀 ,誓弃举业,唯事脣喙,覩物便嘲。”
《國語辭典》:气管炎(氣管炎)  拼音:qì guǎn yán
1.病名。气管、支气管树黏膜发炎的疾病。早期症状有胸骨下闷紧、发抖、鼻炎、喉咙痛、肌肉痛、背痛及轻微发烧。晚期症状为咳嗽,易受刺激、黏痰,最后变成浓痰。常发生在冬季,预防方法为迅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妻管严」的谐音。谑称丈夫怕妻子。
《漢語大詞典》:三鹿为奔(三鹿爲犇)
宋 刘攽 戏谑 王安石 之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十:“ 王荆公 喜説字,至以成俗。 刘贡父 戏之曰:‘三鹿为麄,鹿不如牛;三牛为犇,牛不如鹿。’谓宜三牛为麄,三鹿为犇,若难于遽改,欲令各权发遣。 荆公 方解纵绳墨,不次用人,往往自小官暴据要地,以资浅皆号权发遣,故并謔之。”按,麄同麤,即“粗”字;犇即“奔”字,各与 荆公 説字之义相戾;故戏谑之。
《漢語大詞典》:謉诨(謉諢)
戏谑之言。
分類:戏谑
《國語辭典》:老头子(老頭子)  拼音:lǎo tóu zi
1.我。自称之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也称为「老子」。
2.老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非是我舍得你去,只是吃老头子缠得苦。」也称为「老子」。
3.丈夫。如:「他们家的老头子,又不知道跑去那里喝酒了!」也称为「老头」、「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