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6,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二黄
中净
底工
曲情
木大
宫装
曲文
话白
花衫
武场
唱作
虎牢关
哀家
马童
做功
《國語辭典》:二黄(二黃)  拼音:èr huáng
一种戏曲的声腔。相传起于安徽,传至江西宜黄演变而成。一说源自安徽四平腔,传至湖北发展成二黄腔。以胡琴伴奏,曲调流畅平和,节奏稳定,有婉转端凝的特色。与西皮腔合称为「皮黄」,为平剧、粤剧等戏曲的用乐系统。也作「二簧」。
《漢語大詞典》:中净
古代戏曲脚色。即丑角。 明 王骥德 曲律·论部色:“今之南戏,则有正生、贴(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浄、丑(即中浄)、小丑(即小浄),共十二人。”
《國語辭典》:底工  拼音:dǐ gōng
基本工夫。多指戏曲表演技艺等。如:「从他表演中就可看出他的底工不错。」
《漢語大詞典》:曲情
犹私情。 唐 孟郊 《饥雪吟》:“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戏曲的情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
《國語辭典》:木大  拼音:mù dà
1.呆头呆脑的人。也称为「呆木大」。
2.一种戏剧角色名称。宋。黄庭坚 鼓笛令。见来便觉情于我词:「副靖传语木大,鼓儿里、且打一和。」也称为「呆木大」。
分類:戏曲脚色
《漢語大詞典》:宫装(宫裝)
(1).见“ 宫妆 ”。
(2).戏曲服装。对襟,圆领,大腰身,长及足。为传统戏中后妃及王室贵妇所穿。
《國語辭典》:宫妆(宮妝)  拼音:gōng zhuāng
宫女的妆扮。唐。郑嵎〈津阳门〉诗:「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
《漢語大詞典》:曲文
犹曲法。曲解法律条文。谓不依照法律条文治罪。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其治务在摧折豪彊,扶助贫弱。贫弱虽陷法,曲文以出之。”
戏曲中的唱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漢語大詞典》:话白(話白)
(1).话语。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张老 也拈了香,磕了头;到了亲家太太了,磕着头,便有些话白儿,只听不出他嘴里咕囔的是什么。”
(2).旧时评书演员登台后,先念上场诗,接着拍醒木,再说几句引入正书的话,谓之“话白”。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三则我们今日这桩公案,情节过繁,话白过多,万一日后有人编起书来,这回书找不着个结扣,回头儿太长。”
(3).戏曲中的说白。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以上均用京剧话白的腔调,走入屋中。”
《國語辭典》:花衫  拼音:huā shān
1.有花纹的衣服。
2.一种传统戏曲的角色行当。扮演性格比花旦庄重,较青衣活泼的角色,称为「花衫」。
《國語辭典》:武场(武場)  拼音:wǔ cháng
1.戏曲伴奏乐队中的打击乐部分。如京剧的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水钗、堂鼓等。
2.清时考武科的场所。
《国语辞典》:唱作  拼音:chàng zuò
本指戏曲的唱工与做工。后泛指表演。
《国语辞典》:虎牢关(虎牢关)  拼音:hǔ láo guān
1.地名。在河南省荥阳县西,昔时为用兵的要地,今有陇海铁路通过。
2.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故事叙述曹操会集各路人马讨伐董卓,吕布出关抵抗,连败各路人马。后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合力战胜吕布。
《國語辭典》:哀家  拼音:āi jiā
戏曲中孀居后妃的自称。
《國語辭典》:马童(馬童)  拼音:mǎ tóng
管马的童仆,或戏曲中扮演马夫的角色。
《漢語大詞典》:做功
(1).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情。如:她做功大方稳重,眼神尤佳。
(2).物理学称用力使物体朝和作用力相同的方向运动为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