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6,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听戏
水袖
白口
猱儿
务头
文丑
笑场
戏眼
戏词
小放牛
秦良玉
金沙滩
夹白
京腔
藏戏
《國語辭典》:听戏(聽戲)  拼音:tīng xì
中国传统戏剧,以歌舞为主,其中唱腔有独特之处,引人入胜,故欣赏以唱腔为主的戏,称为「听戏」。
《國語辭典》:水袖  拼音:shuǐ xiù
传统戏曲服装的袖端所缀一尺馀的白绸。甩动时形似水波纹,可增加舞蹈的美感,亦可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或感情。
分類:戏曲服装
《國語辭典》:白口  拼音:bái kǒu
1.古时书籍的版式,中央摺缝处称为「版心」。版心上下各有一横线,由此横线至上下边栏的空格称为「象鼻」。象鼻中空白的即称为「白口」。
2.古时称演戏者的说白为「白口」。
《國語辭典》:猱儿(猱兒)  拼音:náo ér
善媚能食虎脑的一种猿类。后借喻为妓女。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你本不是妓馆猱儿,堪做俺佛门弟子。」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滴溜的猱儿不觅钱,他每都错怨天。」
分類:妓女戏曲
《國語辭典》:务头(務頭)  拼音:wù tóu
1.事由、藉口。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一脚的没了钱呵!便寻些务头,则是赶出去了才罢。」
2.戏曲中主腔所在而音律谐美、文采动人的地方。《水浒传》第五一回:「那白秀英唱到务头,这白玉乔按喝道:『虽无买马博金艺,要动聪明鉴事人。』」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二。词曲部。别解务头》:「曲中有务头,犹棋中有眼,有此则活,无此则死。」
《國語辭典》:文丑  拼音:wén chǒu
传统戏剧中一种丑角角色,多为滑稽逗趣的人物,如小官、从者、卜者等。相对于武丑而言。
《國語辭典》:笑场(笑場)  拼音:xiào cháng
伶人、鼓姬等在表演时所发出无意识的笑。
《漢語大詞典》:戏眼(戲眼)
指戏曲中的关键精彩处。 杨朔 《泰山极顶》:“有人说:登 泰山 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亦以喻事情的关键。 峻青 《海啸》第三章:“ 山本 觉得,这个戏眼,这个高潮,这个精彩的一幕,今天终于来到了。”
《漢語大詞典》:戏词(戲詞)
戏曲中唱词和说白的总称。 顾晓阳 《老泥水匠》:“‘ 包拯 我今朝上了龙廷,哩格龙……’人们听到这永远只有一句的戏词,就像接收了什么信号似的,渐渐在 何爷 身边聚拢来。”
《国语辞典》:小放牛  拼音:xiǎo fàng niú
1.戏曲剧目。叙村女遇一牧童,相互诘问,对答风趣而载歌载舞的故事。
2.流行于河北地区的民间歌舞。描写村姑向一牧童问路,而有逗趣、幽默的对答。由于曲调平易流畅,节奏活泼明快,十分受到欢迎,后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
《国语辞典》:秦良玉  拼音:qín liáng yù
1.人名。生卒年不详。明石砫宣抚史之妻,忠州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远近所惮。天启崇祯年间,屡立战功,官至总兵,拜都督佥事。
2.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秦良玉奉诏率军攻蜀,至二郎庙,闯军预埋地雷,秦识破,连夜移营而去,趁机攻入夔州。
《国语辞典》:金沙滩(金沙滩)  拼音:jīn shā tān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潘洪私通辽主萧天庆,设计诓宋太宗至幽州五台山进香,辽兵大至,全军被困。辽设双龙会,邀太宗赴会议和,暗伏兵马。杨继业令大郎延平假扮太宗,众子随行保护。后双方混战,继业诸子或战死、或被擒,仅五郎、六郎、七郎突出重围。今京剧、豫剧等均有此剧目。也称为《八虎闯幽州》、《双龙会》。
《漢語大詞典》:夹白(夾白)
戏曲术语。唱词中间的插话。 阿英 《从〈拷红〉说起》:“里面的夹白,不但不必要的多,也没有什么内容,而且还破坏了乐曲的完整。”
《國語辭典》:京腔  拼音:jīng qiāng
1.旧称北平话为「京腔」。
2.流行于北平的剧种。明末清初时,江西弋阳腔传至北京,受其语言影响,另成的一个支派。极盛于康熙、乾隆年间,曾取代昆曲的地位,并与昆曲合演。乾隆末年逐渐衰落。
《漢語大詞典》:藏戏(藏戲)
藏 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西藏自治区 和 青海 、 甘肃 、 云南 、 四川 的部分地区。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用鼓和钹伴奏,唱时有帮腔。人物大多戴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