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犬叹(黄犬歎)
李斯 临刑,慨叹不能再牵黄犬出猎。后因以“黄犬叹”为居官得祸之典。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参见“ 黄犬 ”。
《漢語大詞典》:黄犬
(1).猎犬。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明杨珽《龙膏记·脱难》:“且向那势利塲中弄滑,把英雄来叱咤。到头来燃脐有样,黄犬堪嗟。”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漢語大詞典》:阮家屐
晋 阮孚 ,性好屐,尝自蜡屐,并慨叹说:“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见晋书·阮孚传。后以“阮家屐”泛指木屐。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牀下 阮 家屐,窗前 筇 竹杖。”亦省称“ 阮屐 ”。 元 王恽 《游万箇山》诗:“寻源入云萝,不惜 阮 屐败。”
分類:慨叹
《漢語大詞典》:慨喟
感慨叹息。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中》:“乌乎!古学之废兴,关乎世教之隆替……故因论今文、古文而慨喟再三也。”
《國語辭典》:轸慨(軫慨)  拼音:zhěn kài
悲伤感慨。南朝梁。陶弘景 答虞中书书:「每对月流叹,临风轸慨,徒事累可豁,而发容难待。」
分類:痛惜慨叹
《漢語大詞典》:慨忆(慨憶)
慨叹想念。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分别已来,每增慨忆。叹因月积,想逐时旋。”
分類:慨叹想念
《漢語大詞典》:赏慨(賞慨)
称赏慨叹。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公极赏慨其文,咨嗟不已。”
分類:称赏慨叹
《漢語大詞典》:噫嘻嚱
亦作“ 噫嘻吁 ”。 叹词。表示惊异或慨叹。 宋 宋祁 《释俗》:“ 蜀 人见物惊异,輒曰噫嘻嚱, 李白 作《蜀道难》因用之。” 明 何景明 《关索岭》:“噫嘻吁嶮巇!何天设之危艰。”
《漢語大詞典》:鷕气(鷕氣)
吟唱并慨叹;吟叹。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十二:“诗人苦为诗,不如脱空飞;一生空鷕气,非諫復非讥。”
《漢語大詞典》:忆鹤华亭(憶鶴華亭)
晋 陆机 , 华亭 人,遭谗被杀,临刑前慨叹:“ 华亭 鹤唳,岂可復闻乎?”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晋书·陆机传。后用为被杀害前怀念家乡的典故。 宋 方千里 《哨遍·陈抑斋乞致仕》词:“金缕歌声,渐变成悲。待思犬东门,忆鹤 华亭 ,悔之晚矣。”
《漢語大詞典》:望洋而叹(望洋而歎)
亦作“ 望洋而叹 ”。 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语本庄子·秋水: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 河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此。乃顺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 河伯 “望洋向 若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嘆,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予视 杨用脩 、 顾亭林 、 阎百诗 、 毛西河 、 朱竹垞 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解詁不明,数典弗暇,太古之籍,一隙难窥,如寳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亦省作“ 望洋 ”。 元 吴莱 《次定海侯涛山》诗:“寄言 漆园叟 ,此去真望洋。” 明 赵明镳 《答周五溪书》:“纍纍千餘言,恐后学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见“ 望洋而嘆 ”。
《漢語大詞典》:呜呼噫嘻(嗚呼噫嘻)
叹词。表示慨叹。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邪命邪?”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原想嬉皮笑脸,而仍剑拔弩张,倘不洗心,殊难革面,真是呜呼噫嘻,如何是好。”
分類:叹词慨叹
《国语辞典》:感慨万千(感慨万千)  拼音:gǎn kǎi wàn qiān
因内心感触良多而发出深远的慨叹。如:「他每次提及过去不幸的遭遇,都不免感慨万千。」
《漢語大詞典》:捬心
抚摩胸口。表示怅恨、慨叹。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余今后闻乐捬心,哀过 山阳 隣笛矣。”
《國語辭典》:悔读南华(悔讀南華)  拼音:huǐ dú nán huá
唐代温庭筠因讥讽令狐绹不识《南华经》,因此而触犯令狐绹,卒不能登第。典出《唐诗纪事。卷五四。温庭筠》。后比喻学问高深而不容于人或遭人忌妒。宋。陆游 怀镜中故庐诗:「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漢語大詞典》:禾黍之伤(禾黍之傷)
对昔日宫室胜景如今已成为庄稼地而发出的慨叹。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上·丘墟之象》:“ 昭宗 末年, 长安 役人取石於内苑起山,崎危屈曲,有若天成……后 巢 寇入京,焚灭殆尽,悉为瓦烁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伤。”参见“ 禾黍 ”。
《國語辭典》:禾黍  拼音:hé shǔ
谷物、庄稼。唐。张碧。农父诗:「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