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8,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灵慧
辩慧
牙慧
慧明
慧解
无慧
慧观
慧人
慧目
慧水
慧门
慧悟
慧鸟
德慧
知慧
《國語辭典》:灵慧(靈慧)  拼音:líng huì
聪明颖悟。《红楼梦》第五回:「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漢語大詞典》:辩慧(辯慧)
聪明而富于辩才。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汉 祢衡 《鹦鹉赋》:“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西蜀 官妓曰 薛涛 者,辩慧知诗。” 章炳麟 《訄书·商鞅》:“夫使民有权者,必其辩慧之士,可与议令者也。”参见“ 才辩 ”。
分類:聪明辩才
《漢語大詞典》:才辩(才辯)
亦作“ 才辨 ”。 才智机辩。后汉书·列女传·蔡琰:“﹝ 琰 ﹞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甚有才辨, 瞻 ( 阮瞻 )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復甚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之二:“一朝鹏举,万里鸞翔,纵任才辩,游説君王。”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 瞻眠 通敏有才辨,其气甚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使绝域一科,以能通各国公法、各国条约章程,才辩开敏者为及格。”
分類:才辩才智
《國語辭典》:牙慧  拼音:yá huì
别人说过的言论、见解。如:「拾人牙慧」。《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为诗孤峭澄淡,自写胸臆,绝不袭人牙慧。」也作「牙后慧」。
《漢語大詞典》:慧明
聪明。 唐 元稹 《祭亡友文》:“滔滔众人,没没名利,材不称官,老不识事……石顽慧明,亦有何贵!”
分類:慧明聪明
《漢語大詞典》:慧解
(1).佛教语。谓智慧颖悟。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慧远:“ 远 藉慧解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抑人类者,其巨雀无明之遗卵歟?无明故,背慧解而生横计;横计虽妄,举世不以为非。”
(2).指聪明解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侠妇人》:“为买一妾,不知何许人也,性慧解,有姿色。”
《漢語大詞典》:无慧(無慧)
白痴。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分類:白痴
《漢語大詞典》:慧观(慧觀)
佛教语。智慧妙观。 晋 慧远 《明报应论》:“生若遗尘,起灭一化,此则慧观之所入,智忍之所游也。”
《漢語大詞典》:慧人
聪敏的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任 家姊妹,逢能文之客,必歌此四章,不落一字,亦慧人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卿慧人也,何未解此?”
分類:聪敏
《國語辭典》:慧目  拼音:huì mù
佛教用语。指能洞见真理的眼睛。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既无慧目,谁鉴是非。」
《漢語大詞典》:佛眼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无量寿经》卷下:“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宋 苏轼 《赠杜介》诗:“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宋 苏辙 《书金刚经后》之二:“经言 如来 有五眼……以慧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
《漢語大詞典》:慧水
佛教语。谓智慧如水,能洗涤一切烦恼污垢。 南朝 梁 萧统 《谢赉敕制旨〈大集经〉讲疏启》:“甘露入顶,慧水灌心。”
《漢語大詞典》:慧门(慧門)
佛教语。谓进入智慧的法门。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慧门深邃,入之者固希;法海波澜,汎之者未易。”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足蹈慧门,学通龙藏。”
《國語辭典》:慧悟  拼音:huì wù
聪慧而能领悟。《晋书。卷一一○。慕容俊载记》:「聪敏慧悟,机思若流。」《聊斋志异。卷八。周克昌》:「及教以读,慧悟倍于畴曩。」
《分类字锦》:慧鸟(慧鸟)
郭璞山海图赞鹦鹉慧鸟栖林啄蕊四指中分行则以觜
《漢語大詞典》:德慧
道德智慧。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分類:道德智慧
《漢語大詞典》:知慧
亦作“ 知惠 ”。 聪明,才智。庄子·列御寇:“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荀子·君道:“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孔子家语·执辔》:“食气者神明而寿,食穀者知慧而巧。”一本作“ 知惠 ”。
分類: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