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愤慨(憤慨)  拼音:fèn kǎi
愤怒而慨叹。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國語辭典》:慨愤(慨憤)  拼音:kǎi fèn
激动愤怒。《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誓雪国耻,慨愤陵夷,诚发宵寐。」《北齐书。卷四一。独孤永业传》:「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
分類:愤慨
《國語辭典》:忿发(忿發)  拼音:fèn fā
奋发、振作。《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都忿发,各命通的亲几口儿皆相逢。」
分類:发怒愤慨
《漢語大詞典》:慨懑(慨懣)
犹愤慨。宋书·南郡王义宣传:“临书慨懣,不识次第。”
分類:愤慨
《國語辭典》:不平  拼音:bù píng
1.凹凸、不平坦。《文选。张衡。思玄赋》:「天盖高而为泽兮,谁云路之不平。」
2.不公平。《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王为天下宰,不平。」
3.心中不满意。含有气愤的意味。《楚辞。宋玉。九辩》:「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众将闻言,俱怀不平。」
4.身体不适。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孝弟四。事对》:「郁察母颜色不平,辄复不食。」
《國語辭典》:何谓(何謂)  拼音:hé wèi
1.什么是、什么叫做。《孟子。公孙丑上》:「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王曰:『何谓朝云?』」
2.为何、为什么。《淮南子。道应》:「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
3.说什么。用以表示愤慨。《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列传》:「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汉。李陵答苏武书〉:「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4.什么、什么意思。如:「此何谓也?」《列子。说符》:「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
《國語辭典》:发愤(發憤)  拼音:fā fèn
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也作「发忿」。
《國語辭典》:发愤忘食(發憤忘食)  拼音:fā fèn wàng shí
专心学习或工作以致忘记吃饭。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形容十分勤奋。《晋书。卷五六。孙楚传》:「今发愤忘食,忠慨亮到。」明。无名氏《孟母三移。楔子》:「你如今发愤忘食记在兹,精进功勤皆在尔。」
分類:勤奋
《國語辭典》:什么(什麼)  拼音:shén me
1.疑问代名词,专指事物。如:「每天下班后,你都在做什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甚么」。
2.指示代名词,泛指一般事物。如:「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别这样吞吞吐吐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无人,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说什么?」也作「甚么」。
3.疑问形容词。如:「你住在什么地方?」《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是部什么书,我还不晓得名目,请悔兄指教。」也作「甚么」。
4.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也作「甚么」。
《國語辭典》:同仇  拼音:tóng chóu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國語辭典》:愤懑(憤懣)  拼音:fèn mèn
忿恨不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以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也作「忿懑」。
《國語辭典》:悲愤(悲憤)  拼音:bēi fèn
悲伤愤怒。《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董祀妻》:「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三国演义》第二一回:「于是董承取衣带诏令观之,玄德不胜悲愤。」
《國語辭典》:感愤(感憤)  拼音:gǎn fèn
内心有所感触而愤慨。《三国演义》第六九回:「二人感愤流泪,怨气冲天,誓杀国贼。」
分類:愤慨
《國語辭典》:愤悱(憤悱)  拼音:fèn fěi
郁闷无法舒展。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既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宋。刘挚 乞重修太学条制疏:「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漢語大詞典》:痛愤(痛憤)
(1).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唐 杜甫 《草堂》诗:“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踰。”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论:“ 武后 斵丧王室,潜移龟鼎, 越王 贞 父子痛愤,义不图全。”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十二:“ 杨衢云 被暗杀的消息,传到 日本 , 孙先生 在 横滨 闻信,深为痛愤。”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 春姑 :(痛愤欲绝)啊,人的良心何在呀!”
(2).极端愤恨。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既得志,险贼寖露,贤者媢,能者忌……其狙害隐毒,天下无不痛愤。”
《漢語大詞典》:愤叹(憤歎)
愤慨叹息。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是乃 仲尼 所以愤叹‘予欲无言’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儔。”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叙》:“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过者皆愤叹,恨不纵斧斨。”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昔读 宋 明 末野史,尝时时掷书愤叹,而不料竟亲身遇之也,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