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恼怒(惱怒)  拼音:nǎo nù
1.激恼、惹怒。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吾不与妇女同食,教他靠后,休要恼怒小官。」
2.生气、发怒。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您嫂嫂言语的是紧,叔叔你恼怒无休。」
《漢語大詞典》:聚唇(聚脣)
撅起嘴唇。表示愤怒和怨恨。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无嗔目切齿倾取之患;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脣嗟唶之祸。”
《國語辭典》:众怒难犯(眾怒難犯)  拼音:zhòng nù nán fàn
群众的愤怒,个人难以抵挡。《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宋史。卷三○八。上官正传》:「正婞直而失于谦和,每谤书至,朕虽力与明辩,然众怒难犯,恐其不能自全。」
《國語辭典》:众怒难任(眾怒難任)  拼音:zhòng nù nán rèn
众人的愤怒,个人难以抵挡。唐。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众怒难任,蓄怨终泄,其患岂徒人散而已。」
《國語辭典》:扎筏子  拼音:zhā fá zi
找人顶罪或使人做代罪羔羊。《程乙本红楼梦》第六十回:「快把这两件事抓著理,扎个筏子!我帮你作證见!」也作「扎罚子」。
《漢語大詞典》:鼍愤龙愁(鼉憤龍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宋 苏轼 《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鼉愤龙愁为余变。”
《國語辭典》:握拳透爪  拼音:wò quán tòu zhǎo
晋朝卞壸力战苏峻率领叛军而身亡。后有贼盗墓,开棺见卞壸尸体虽僵,鬓发苍白,面貌如生,两手握拳,指爪皆穿透手背。典出《晋书。卷七○。列传。卞壸》。后用以形容极度愤怒的样子。也作「握拳透掌」。
《漢語大詞典》:他妈的(他媽的)
詈词。表示怨恨、愤怒等情绪。 鲁迅 《坟·论‘他妈的’》:“无论是谁,只要在 中国 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他妈的,坐完车不给钱,您说是什么人头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泥浆,悄声地骂道:‘你他妈的没长眼呀!’”
《国语辞典》:头发上指(头发上指)  拼音:tóu fǎ shàng zhǐ
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分类:愤怒
《漢語大詞典》:踢脚
跺脚。人在愤怒或焦急时的动作。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 楚用 连连踢脚道:‘你还要怄我!’”
《漢語大詞典》:咬牙关(咬牙關)
形容痛恨、愤怒或发狠心。 明 王玉峰《焚香记·折证》:“听他咬牙关恨言,不明不暗。”
《國語辭典》:喜怒哀乐(喜怒哀樂)  拼音:xǐ nù āi lè
人的各种情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
《漢語大詞典》:嘻笑怒骂(嘻笑怒駡)
(1).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駡,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
(2).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 清 冯班 《纯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駡,自是 苏 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
(3).嘲弄辱骂。 于敏 《西湖即景》:“他对权贵嘻笑怒骂,对平民扶危济困,就是在传说中被神化了的 济颠 僧。”参见“ 嘻笑怒駡 ”。
《国语辞典》:怒不可抑  拼音:nù bù kě yì
愤怒到不能抑制的地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如:「他在遭人羞辱下,怒不可抑的拿起桌上茶杯朝对方脸上摔去。」也作「怒不可遏」。
《国语辞典》:怒猊渴骥(怒猊渴骥)  拼音:nù ní kě jì
愤怒的狮子用脚挑动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水泉。比喻书法的骨力雄健,笔势奔驰。语本《新唐书。卷一六○。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