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蓄怒
蓄藏愤怒。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严束之,则积怨蓄怒於一役而不安。”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陈夫人年谱》:“后行聘时, 柳姬 欲 瞿 回礼与正室 陈夫人 同。而 瞿 仅等之 孺飴 之生母, 柳 因蓄怒。”
分類:蓄藏愤怒
《國語辭典》:怒色  拼音:nù sè
愤怒的表情。《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长二公各有怒色。」《红楼梦》第三五回:「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宝玉。」
分類:愤怒表情
《國語辭典》:愤恨(憤恨)  拼音:fèn hèn
愤慨痛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儿子愤恨,借这个贼名,杀了。」《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后,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
《漢語大詞典》:王忾(王愾)
天子的愤怒。语本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愾而献其功。” 杜预 注:“敌,犹当也;愾,恨怒也。” 宋 刘攽 《贺平西南夷表》:“实王愾之所不赦,宜天讨之所必加。” 清 洪亮吉 《将赋南归呈毕侍郎六十韵》:“公时调兵粟,旬日敌王愾。”
分類:愤怒帝王
《漢語大詞典》:拂膺
气逆胸臆。极言愤怒。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维扬 渡 江 ,以覆餗赐罢。迹其媕阿患得之心,盖已见於在庶僚时矣,遗臭千载,言之拂膺。”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锻炼虽极,而不得实情,的见诬罔,孰所为据?而遽皆处极典,览之拂膺!”
《國語辭典》:忿忿  拼音:fèn fèn
愤怒不平的样子。《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三国演义》第四回:「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
分類:愤怒不平
《漢語大詞典》:忿激
(1).愤怒激动。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 清 林则徐 《搜查夷船出具切结并勒限将空趸驱逐回国缮录》:“臣等忿激之餘,已先与水师提臣密为布置。” 宋之的 《草原颂歌》:“一个老人忿激地把手一挥。”
(2).愤怒偏激。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当时 赵清献公 之折 荆公 曰:‘ 皋 、 夔 、 稷 、 契 ,何书可读?’此亦忿激求胜之辞,未足以服 荆公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所以 陶渊明 欲息交, 嵇叔夜 欲絶交, 刘孝标 又做下《广絶交论》,都是感慨世情,故为忿激之谭耳。”
《漢語大詞典》:忿兵
谓不忍小故而愤怒用兵。《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欲自讨 辽东 , 遂良 固劝无行:‘一不胜,师必再兴,再兴,为忿兵。兵忿者,胜负不可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敌将忿兵,伺其不意可一战擒也。”
《漢語大詞典》:赤面
脸色发红,亦谓使脸变红。多由愤怒、羞渐或酒醉引起。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 前蜀 贯休 《怀张为周朴》诗:“圣君在上知不知?赤面浊醪许多好。”
《國語辭典》:忿然  拼音:fèn rán
愤怒。《三国演义》第四四回:「黄盖忿然而起,以手拍额。」
分類:愤怒
《國語辭典》:腷臆  拼音:bì yì
1.忍住气,不发泄。
2.情绪郁结,怒气填膺。《文苑英华。卷一○○○。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艺文类聚。卷七九。灵异部下。梦赋》:「于是梦中惊怒,腷臆纷纭。」也作「愊亿」、「愊忆」、「愊臆」、「腷亿」、「腷忆」。
《國語辭典》:愠容(慍容)  拼音:yùn róng
愤怒的脸色。《列子。黄帝》:「既而狎侮欺诒,挡㧙挨抌,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也称为「愠色」。
分類:愤怒神色
《國語辭典》:恚怒  拼音:huì nù
愤怒。《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分類:生气愤怒
《漢語大詞典》:愤痛(憤痛)
愤怒悲痛。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諂,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迨明,絶无其迹。 紇 大愤痛,誓不徒还。”
分類:愤怒悲痛
《漢語大詞典》:拂手
挥手。表示轻蔑和愤怒。 汉 王充 论衡·书虚:“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