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意图(意圖)  拼音:yì tú
意向企图。如:「意图不轨」。
《漢語大詞典》:春意图(春意圖)
即春画。淫秽的图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即谈慾事,亦有‘善戯謔兮,不为虐兮’之法,何必以口代笔,画出一幅春意图。”参见“ 春画 ”。
分類:淫秽图画
《漢語大詞典》:春画(春畫)
淫秽的图画。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春画淫具:“ 汉成帝 画 紂 踞 妲己 而坐为长夜之乐於屏,春画殆始於此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春画:“春画之起,当始於 汉 广川王 ,画男女交接状於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 鲁迅 《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裸体画和春画的区别。”
分類:淫秽图画
《国语辞典》:示意图(示意图)  拼音:shì yì tú
为了便于说明事物具体轮廓或原理所绘成的图。如:「北二高工程示意图」、「日月潭抽蓄发电工程示意图」。
《國語辭典》:用意  拼音:yòng yì
1.意向、存心。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通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用意深矣!」
2.注意。《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匮,前后收拾自用意。」
《國語辭典》:旨意  拼音:zhǐ yì
1.主旨意趣。汉。王充《论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问巨大,天地安能通其声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2.帝王的命令。《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要不然,一道旨意下来,叫把寺院废掉,改为学堂,那时你这寺如何保得住?」
《漢語大詞典》:事意
(1).事情的意义。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
(2).用意;意图。晋书·司马休之传:“ 文思 事意,远近所知。”《元典章·圣政一·守法令》:“应合行事,理遵守 世祖 皇帝累降条格事意施行。”
(3).犹事情,事务。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上入苑, 吉頊 拢马,上问在外有何事意。” 唐 白居易 《洛城东花下作》诗:“向后光阴促,从前事意忙。”
《國語辭典》:不打自招  拼音:bù dǎ zì zhāo
1.不用刑,就自己招认罪状。《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刘爷看了书吏所录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现在说不得,只好惊动我们老太太了,我们老太太,至诚所感,人不忍欺。等你见了我们老太太那时不打自招,不愁你不认。」
2.比喻无意间显露自己的短处。《西游记》第一七回:「只见他与一个白衣秀士,一个老道人,坐在那芳草坡前讲话。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西游记》第一七回:「造化!造化!老孙也是便益,菩萨也是省力。这怪叫做不打自招,那怪教他今日了劣。」
《國語辭典》:有意  拼音:yǒu yì
1.有意图,有某种意念。《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2.故意。《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太史公曰》:「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碰著这种倒霉学台,有意难人,我料想也不会进学的。」
3.有意识、有见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
《國語辭典》:无奈(無奈)  拼音:wú nài
无可如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只为点绣女事急,仓卒中,不暇思前算后,做此一事,也是出于无奈。」《红楼梦》第七七回:「我佛立愿,原是连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无奈迷人不醒。」也作「无那」。
《國語辭典》:本意  拼音:běn yì
原来的意图、心意。如:「他本意良善,加上竭诚沟通,所有障碍终于全部解除。」《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又京师百僚,不晓国家及将军本意,多能采取虚伪,誇诞妄谈,令忠孝失望,传言乖实。」
《國語辭典》:意思  拼音:yì si
1.心意、想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师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听得说是韦十一娘,又与惊恐之说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胆大些了。」
2.意旨、意义。如:「这个字的意思怎么讲。」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会好没意思。」《红楼梦》第三一回:「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4.道义、交情。如:「你把难题推给我,太不够意思了。」
5.诚意、送人东西时的客气话。如:「这是一点小意思,请笑纳。」
《國語辭典》:壮图(壯圖)  拼音:zhuàng tú
远大的抱负、计画。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國語辭典》:来意(來意)  拼音:lái yì
来者的意图。《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公沙穆传》:「来意厚矣。夫富贵在天,得之有命,以货求位,吾不忍也。」《文明小史》第三八回:「问他来意,他说是暂时驻扎,就要走的。」
分類:来到意图
《漢語大詞典》:风旨(風旨)
(1).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 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 ,师出 玉门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
(2).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3).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 明 陈子龙 《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國語辭典》:宗旨  拼音:zōng zhǐ
1.行事的目的所在。如:「革命宗旨」。《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2.主要的意旨。《北齐书。卷四四。儒林列传。孙灵晖》:「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文明小史》第五七回:「这位制台素讲黄老之学,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的,平时没有紧要公事,不轻容易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