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周章狼狈(周章狼狈)  拼音:zhōu zhāng láng bèi
仓惶惊恐,困窘狼狈。如:「猝不及防地大地震一发生,居民们周章狼狈,纷纷夺门而出。」
《国语辞典》:栗慄  拼音:lì lì
因惊恐害怕而起鸡皮疙瘩。《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妾今日视之,肌犹栗慄。」也作「慄慄」。
《国语辞典》:触目骇心(触目骇心)  拼音:chù mù hài xīn
目光所及,令人内心惊恐。形容事情极为惨重。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所见者与人同,所得者固与人异也。」也作「触目崩心」、「触目惊心」。
《國語辭典》:鸡皮疙瘩(雞皮疙瘩)  拼音:jī pí gē da
皮肤上因为寒冷或惊吓等刺激,引起附著于毛发的肌肉收缩而产生皮肤表面突起细密小粒的现象。因其状似去毛后的鸡皮,故称为「鸡皮疙瘩」。如:「她听了这番肉麻话,不禁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也称为「寒粟子」、「鸡皮栗子」。
《漢語大詞典》:魂惭色褫
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唐 司空图 《释怨》:“二子魂慙色褫,跼听玉音。”
《國語辭典》:魂飞魄散(魂飛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1.魂魄离体。比喻死亡。《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2.比喻非常恐惧害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红楼梦》第四四回:「那小丫头已经吓的魂飞魄散,哭著,只管碰头求饶。」也作「魄散魂飞」、「魂飘魄散」、「魂飞魄丧」、「魂销魄散」。
《漢語大詞典》:魂惊魄落(魂驚魄落)
形容极度惊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廝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
分類:惊恐
《漢語大詞典》:魂慑色沮(魂慴色沮)
形容惊恐万状。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憕:“及兵交之后,被铁骑唐突,飞矢如雨,皆魂慴色沮,望贼奔散。”
分類:惊恐
《漢語大詞典》:鬼哭神愁
形容惊恐忧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我想做丞相时威灵震主,权势倾朝。手指一挥,两班里鸟惊鱼骇;眉头半锁,满朝中鬼哭神愁。”
分類:惊恐忧愁
《國語辭典》:鬼哭神号(鬼哭神號)  拼音:guǐ kū shén háo
形容悲惨恐怖的声音。《三国演义》第九一回:「夜夜只闻得水边鬼哭神号,自黄昏直至天晓,哭声不绝。」也作「神嚎鬼哭」。
《漢語大詞典》:鬼哭神惊(鬼哭神驚)
形容极度惊恐。《水浒传》第七十回:“ 张清 带住枪桿,去锦袋中摸出一个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唬得鬼哭神惊。”
分類:惊恐
《國語辭典》:骨颤肉惊(骨顫肉驚)  拼音:gǔ zhàn ròu jīng
比喻惊恐害怕。《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分類:惊恐
《漢語大詞典》:諕死
吓死。极言惊恐之甚。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二出:“两次来拏,几乎諕死!”
分類:吓死惊恐
《漢語大詞典》:颤笃笃(顫篤篤)
因惊恐而身体发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僧人慌了。颤篤篤的道:‘头在你家上三家铺架上不是?休要来缠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个失手, 程老儿 早已头轻脚重,跌下去了。二女慌忙把布收进,颤篤篤的关了楼窗,一场扫兴,不在话下。”
《漢語大詞典》:颤钦钦(顫欽欽)
因惊恐而微微发抖。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我只道他喜孜孜开笑容,怎么的颤钦钦添怕恐。”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款将花径踏,独立在纱窗下,颤钦钦把不定心头怕。”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常言的出外不如家,既没个侣伴们共温存,更少个僮僕儿相衬搭,俺不觉的颤钦钦心头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