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冷汗  拼音:lěng hàn
无发热现象而冒出的汗,多因惊恐或体质虚弱而引起。《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听了,吓得一身冷汗。」《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國語辭典》:凛慄(凜慄)  拼音:lǐn lì
遭受酷寒而颤抖。唐。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漢語大詞典》:惊哀(驚哀)
惊恐悲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僧孽:“末至一处,有一僧扎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絶。近视,则其兄也。 张 见之惊哀。”
分類:惊恐悲哀
《漢語大詞典》:鱼骇(魚駭)
谓鱼受惊骇。形容惊恐退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魏书·萧衍传:“非直 三吴 鼠面,一麾鱼骇。”
《漢語大詞典》:畏惊(畏驚)
畏惧惊恐。 汉 王充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分類:畏惧惊恐
《國語辭典》:恤然  拼音:xù rán
惊恐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矣。」
《漢語大詞典》:耽惊(耽驚)
承受惊恐。《说岳全传》第四八回:“常言道:‘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也要使小将们耽惊受吓。”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一章:“时时刻刻都得耽惊受怕,留意着巡捕抓人打人。”
《漢語大詞典》:震汗
谓惊恐之极而汗出。新唐书·宋之问传:“ 之问 得詔震汗,东西步,不引决。” 宋 岳飞 《奏辞建节第二札子》:“紊瀆天威,臣无任震汗之至。”
分類:惊恐
《漢語大詞典》:諕杀(諕殺)
亦作“ 諕煞 ”。 犹吓死。形容惊恐之极。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哎哟,諕杀我也!”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三折:“从来秀才每个个色胆天来大,险把我小胆儿 文君 諕杀。”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嶮把负荆人諕煞。”
分類:吓死惊恐
《漢語大詞典》:骇疑(駭疑)
惊恐疑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觉头堕地作声,魂方骇疑,即有二鬼来,反接其手,驱之行。” 清 吴俊 《过石湾感上年捕大盗何德广事》诗:“兵凶忌尝试,行速滋骇疑。”
分類:惊恐疑惧
《漢語大詞典》:骇乱(駭亂)
惊恐扰乱。 晋 刘琨 《与石勒书》:“将军诞禀雄姿,勇略自然,大呼於纷扰之中,奋臂於骇乱之际。”南史·沈攸之传:“今众军同举,而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渔父夜相呵叱,便致骇乱,此败道也。”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归 汉 於缔搆之辰,游 梁 於骇乱之际。”
分類:惊恐扰乱
《漢語大詞典》:惊怯(驚怯)
惊恐胆怯。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 章 顿觉心地安泰,不復惊怯。”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谋刺》:“你放心前去,休教惊怯,这风声莫漏泄。” 茅盾 《虹》四:“每到了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她更是无理由地惊怯。”
分類:惊恐胆怯
《漢語大詞典》:骨战(骨戰)
骨头发抖。形容内心惊恐之极。
《漢語大詞典》:惭惊(慚驚)
亦作“慙惊”。 羞惭惊恐。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貌纤杀而含悴,心翻越而慙惊。”
分類:羞惭惊恐
《国语辞典》:裂胆(裂胆)  拼音:liè dǎn
使胆破裂。比喻非常惊恐、畏惧。唐。于頔〈潭州法华院记〉:「今位登方伯,轻千乘之贵,捐万钟之禄,隳心裂胆,虔绍前志,此所谓不敢一日而忘其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