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4,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积恶
丑恶
远恶
恶诗
恶浪
瘅恶
恶业
众恶
恶得
稔恶
薄恶
岁恶
恶有
诸恶
恶道
《國語辭典》:积恶(積惡)  拼音:jī è
多行不善。《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國語辭典》:丑恶(醜惡)  拼音:chǒu è
泛称事物的丑陋恶劣。《三国演义》第八七回:「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使一枝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國語辭典》:远恶(遠惡)  拼音:yuǎn è
偏远且环境恶劣的地方。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比常人加一等,杖一百,发远恶地面充军。」
《漢語大詞典》:恶诗(惡詩)
(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漢語大詞典》:恶浪(惡浪)
险恶的波浪。亦用以比喻困难。
《漢語大詞典》:瘅恶(癉惡)
憎恨坏人坏事。书·毕命:“彰善癉恶,树之风声。” 孔 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晋书·曹志秦秀等传赞:“ 象 既攘善, 秀 惟癉恶。”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彰善用明,癉恶用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其于圣明癉恶之义,不啻炳如日星,严如斧鉞矣。”
《國語辭典》:恶业(惡業)  拼音:è yè
佛教指不善的意念行为,并为未来招致痛苦的报应。《刘知远诸宫调。第一》:「冤家济会非今世,恶业相逢怎由你?」
《國語辭典》:恶缘恶业(惡緣惡業)  拼音:è yuán è yè
过去所作的不善行为。《董西厢》卷八:「思量俺,好命劣,怎著恁恶缘恶业!」
分類:罪孽
《漢語大詞典》:众恶(衆惡)
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 《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分類:罪恶
《漢語大詞典》:恶得(惡得)
见“ 恶垜 ”。
《漢語大詞典》:恶垛
1.亦作"恶得"。
2.犹兀的、兀底。谓这般。
分類:这般
《漢語大詞典》:稔恶(稔惡)
丑恶;罪恶深重。旧唐书·宪宗纪上:“而 承宗 象恭怀姦,肖貌稔恶,欺 裴武 於得位之后,囚 昌朝 於授命之中。”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陈大录》:“ 秀州 华亭县 吏 陈生 者为録事,冒贿稔恶,常带一便袋,凡所谋事,皆书纳其中。”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总镇请敕 业 往諭,兵部以 濬 稔恶,非 业 所能諭责。”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分论》:“ 路 先中三枪未死,又大辟之,殆稔恶之报,一时人心咸快慰焉。”
分類:丑恶
《國語辭典》:薄恶(薄惡)  拼音:bó è
1.土地贫瘠。《周礼。夏官。大司马》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下地食者参之一,田薄恶者所休多。」
2.浇薄。《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习俗薄恶,民人抵冒。」《六十种曲本。明。汪錂。春芜记。第一三出》:「只是命运低微,人情薄恶,觅利如大海捞针,揽祸似乾柴引火。」
《漢語大詞典》:岁恶(歲惡)
谓一年无收成。《汉书·食货志上》:“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书·卜式传:“往年 西河 岁恶,率 齐 人入粟。” 颜师古 注:“岁恶,犹凶岁也。礼记曰:‘岁凶,年穀不登。’”新唐书·柳公绰传:“遭岁恶,撙节用度,輟宴饮,衣食与士卒钧。”
分類:一年收成
《国语辞典》:恶有(恶有)  拼音:wū yǒu
怎么有、那里有。《战国策。秦策》:「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分类:恶有那里
《漢語大詞典》:诸恶(諸惡)
(1).各种恶行。大智度论卷十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浄其意,是诸佛教。”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卷二:“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
(2).众恶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与君有旧,书至则必起雄师,立残诸恶。”
分類:恶人恶行
《國語辭典》:恶道(惡道)  拼音:è dào
1.凶恶的道士。如:「凶僧恶道」。
2.不正当的行径。汉。刘向《说苑。卷一。君道》:「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
3.佛教上指地狱、饿鬼、畜生等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