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4,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私怨
归怨
怨思
愤怨
荷荷
离怨
怨毒
胥怨
愧恨
远恨
招尤
谤言
怨恶
悻悻
积怨
《國語辭典》:私怨  拼音:sī yuàn
因个人利害关系而引发的仇怨。《左传。昭公五年》:「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漢語大詞典》:归怨(歸怨)
把怨恨归于某人或某个方面。《汉书·匈奴传下》:“归怨於 汉 ,因以自絶,终无北面之心。” 清 林则徐 《会札刘蒋二丞传谕义律饬令空趸等船开行》:“是飢饿本由自取,何得归怨於师船之多乎?”
《國語辭典》:怨思  拼音:yuàn sī
伤痛而怀思恋之情。《文选。班固。两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漢語大詞典》:愤怨(憤怨)
愤怒怨恨。《汉书·叙传下》:“ 项氏 畔换,黜我 巴 汉 ,西土宅心,战士愤怨。”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论》:“ 李义府 以立后之功,独见委用,陷害忠良,天下愤怨。”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夫人道:‘我母子并无异心。只为公子来迟,不将姻事为重,所以小女心中愤怨,公子休得多疑。’”
《漢語大詞典》:荷荷
(1).象声词。怨恨声。南史·梁纪中·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 清 吕守曾 《经史法戒诗》:“贪嗔至竟未能除,荷荷空悲净居殿。”
(2).象声词。歌唱声。 清 黄遵宪 《都踊歌》:“听我歌荷荷。”
(3).象声词。催眠声。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九:“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闻娘唤女声。”
(4).象声词。状其他声音。 茅盾 《子夜》一:“小风扇浑圆的金脸孔依然荷荷地响着,徐徐转动,把凉风送到各人身上。” 巴金 《从鎌仓带回的照片》:“雨越下越大,不到一个钟点,窗前廊上居然有了荷荷的流水声。” 沈从文 《萧萧》:“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不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
《漢語大詞典》:离怨(離怨)
(1).谓因怨恨而产生的背离之心。后汉书·刘焉传:“ 璋 性柔宽无威略, 东州 人侵暴为民患,不能禁制,旧士颇有离怨。”宋书·王玄谟传:“及 魏 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又不从,将士多离怨。”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并谘目七事》:“此不惟国之货利用度日蹙,亦使生民愁苦,四海离怨,可不思也?”
(2).别恨。 南唐 张泌 《晚次湘源县》诗:“ 湘 南自古多离怨,莫动哀吟易惨悽。”
《國語辭典》:怨毒  拼音:yuàn dú
仇恨、恨恶。《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漢語大詞典》:胥怨
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书·盘庚上:“盘庚五迁,将治 亳 殷 ,民咨胥怨。”后汉书·杨彪传:“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 盘庚 五迁, 殷 民胥怨。” 李贤 注:“胥,相也。迁都於 亳 , 殷 人相与怨恨。”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之二》:“祁寒暑雨,是无胥怨。”陈书·世祖纪:“庶绩未康,胥怨犹结。”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一:“时使臣希旨,立法甚峻,民间碓磑泥封之,隐其数者皆毙之。由是人不聊生,物情胥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尔执政小子,惟以贪諛为事,不懃德以备难,惟安爵以毁成,下民胥怨,手足靡措。”
《國語辭典》:愧恨  拼音:kuì hèn
因羞愧而生恨。《儒林外史》第四○回:「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漢語大詞典》:远恨(遠恨)
指远离家乡所产生的惆怅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彦谦 《柳》诗:“游客寂寥缄远恨,暮鶯啼叫惜芳时。”
《漢語大詞典》:招尤
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虽家到而户説,祗以招尤而速累。”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只是相公心本萧疎,气太豪迈。仕路险昃,恐易招尤。”明史·赵世卿传:“多取所以招尤,慢藏必将诲盗。”
《漢語大詞典》:谤言(謗言)
(1).怨恨、指责的话。左传·成公十八年:“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復霸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官民交战事续闻》:“ 山东 莱阳县 之役,谤言至今未已。”
(2).造谣中伤的话。孔丛子·陈士义:“王曰:‘假以自显,无伤也。’对曰:‘虚造谤言,以诬圣人,非无伤也。’” 明 李贽 《德业儒臣前论》:“今夫造为谤言,诬陷一家者,其罪诛。”《解放日报》1985.4.24:“还我清白之后,谤言不攻自破。”
《漢語大詞典》:怨恶(怨惡)
怨恨憎恶。墨子·尚同上:“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淮南子·时则训》:“行优游,弃怨恶,解役罪,免忧患,休罚刑。”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许地山 《集外·狐仙》:“假使我真个把她怨恶起来,那算谁底罪过?”
《國語辭典》:悻悻  拼音:xìng xìng
1.愤恨难平的样子。《孟子。公孙丑下》:「子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
2.刚愎固执的样子。《宋史。卷一六。神宗本纪。赞曰》:「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
《國語辭典》:积怨(積怨)  拼音:jī yuàn
1.累积怨恨。《淮南子。人间》:「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2.长期累积的怨恨。《战国策。燕策一》:「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也作「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