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见罪(見罪)  拼音:jiàn zuì
1.得罪别人。如:「他为人鲁莽,所以常见罪别人。」
2.被人责怪。如:「见罪于父兄。」《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李严因军粮不济,怕丞相见罪,故发书取回,却又妄奏天子,遮饰己过。」
分類:责怪怪罪
《漢語大詞典》:谴讶(譴訝)
犹怪罪。 宋 晁补之 《即事次韵祝朝奉十一丈》:“捫蝨与人言,岂不逢谴讶。”
分類:怪罪
《國語辭典》:责怪(責怪)  拼音:zé guài
责备怪罪。如:「责怪他人之前应把事情弄清楚,以免发生误会。」
《国语辞典》:莫怪  拼音:mò guài
1.不足为奇。五代十国。韦庄〈咸阳怀古〉诗:「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
2.不要怪罪。请人原谅之词。明。阮大铖《燕子笺》第一六出:「莫怪我犯讳了,是茂陵霍都梁写赠云娘妆次十一个字儿,说得不差么?」《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华,你莫怪我说!你虽世家大族,你家发过的老先生们离的远了,你又不曾中过,这些官场上来往的仪制,你想是未必知道。」
《漢語大詞典》:招尤
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虽家到而户説,祗以招尤而速累。”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只是相公心本萧疎,气太豪迈。仕路险昃,恐易招尤。”明史·赵世卿传:“多取所以招尤,慢藏必将诲盗。”
《漢語大詞典》:过谪(過謫)
亦作“ 过适 ”。 责备;怪罪。逸周书·酆保:“呜呼!王孙其尊,天下适无,见过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一:“此文本作‘无见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三句各四字,而以适、益、迹为韵。适读为謫,无见过謫者,无见责於人也。” 清 陈确 《答沈朗思书》:“仁兄至不惜以身示教,谓但见己之不修,未觉人之过謫,善甚,善甚。”
分類:责备怪罪
《漢語大詞典》:责罪(責罪)
责怪,怪罪。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吾乃 庐山 松神是也。今有 佛印 禪师,密遣花间四友,前去 玉春堂 魔障 东坡 学士,恐上帝知道,必然责罪小圣。”《杨家将》第十回:“ 业 见众论纷纷,且 刘钧 屡来责罪,只得下令将军马一夕退回 应州 去了。”
《国语辞典》:没有不是(没有不是)  拼音:méi yǒu bù shì
没做错、没可怪罪。《红楼梦》第四四回:「平儿没有不是,是凤丫头拿著人家出气。」
分类: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