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故事  拼音:gù shì
旧例、老规矩。《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然阙而不篡者,乃各有故事,而在职司也。」
《國語辭典》:故事  拼音:gù shi
1.传说中的旧事,或杜撰的事情。如:「小朋友听老师说故事。」《西游记》第一三回:「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刍洗业的故事。」
2.事故。《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膈,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
《國語辭典》:慷慨  拼音:kāng kǎi
1.志气昂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客游汴京,途中遇一壮士,名唤卢彊,见他义气慷慨,性格轩昂。」也作「慨慷」。
2.感叹、慨叹。《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文选。卷二八。乐府。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李善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
3.大方而不吝啬。《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杜少卿拉住道:『不然我还要多给你些银子,──因我这娄太爷病重,要料理他的光景──我好打发你回去。』当晚臧张二人都赞杜少卿的慷慨。」
《國語辭典》:高明  拼音:gāo míng
1.秉性高亢明爽。《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2.高超明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尊其所闻,则高明矣。」后也指技艺高超为高明。《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红楼梦》第四五回:「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
3.对人的敬词。《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如蒙徵纳,以辅高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要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4.富贵、势位高的人。《书经。洪范》:「无虐茕独而畏高明。」汉。孔融〈杂诗〉二首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5.高而明亮之处,指楼台。《礼记。月令》:「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
6.县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南,濒西江支流沧江北岸。
7.人名。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生卒年不详。明永嘉平阳人,一作温州瑞安人。初仕元,官至处州录事。明太祖徵召,以老病辞还,享年七十多岁。所作《琵琶记》,世推为南曲正宗,又著有《柔克斋集》。
《國語辭典》:性情  拼音:xìng qíng
人的禀性和气质。《易经。乾卦。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國語辭典》:性情  拼音:xìng qing
1.性格、脾气。《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你家大爷平日性情不好,得罪的人多。」《老残游记》第一回:「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
2.思想感情。唐。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國語辭典》:风骨(風骨)  拼音:fēng gǔ
1.坚强不屈的性格。《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唐。高适答侯少府〉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2.风格与精神。《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漢語大詞典》:青衣神
即 蚕丛氏 。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路史·前纪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 宋 罗苹 注:“﹝ 南朝 齐武帝 ﹞ 永明 二年, 萧鑑 刺 益 ,治园 江 南,凿石冢,有椁无棺……有篆云: 蚕丛氏 之墓。 鑑 责功曹 何佇 坟之,一无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 清 蔡方炳 《广舆记·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庙。 青神 ,昔 蚕丛氏 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
分類:教民蚕桑
《國語辭典》:旷达(曠達)  拼音:kuàng dá
心胸豁达。《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时人贵其旷达。」《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國語辭典》:傲骨  拼音:ào gǔ
高傲不屈的气骨。宋。戴埴《鼠璞。卷上。傲骨》:「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
《漢語大詞典》:成性
(1).天性。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朱熹 本义:“成性,本成之性也。”
(2).成其天性。《汉书·董仲舒传》:“是故王者上谨於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3).形成一定的性格、习惯。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虽承司户不弃,但下官夫妇,钟爱此女,娇养成性,所以不舍得出嫁。” 柳青 《狠透铁》:“忠厚成性的老汉又觉得这样不好,何必和他们斗气呢?”
《國語辭典》:侠骨(俠骨)  拼音:xiá gǔ
勇敢、仗义助人的气魄。唐。李贺 诗二三首之一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儒林外史》第三○回:「老天就肯辜负我杜慎卿万斛愁肠,一身侠骨!」
《國語辭典》:龙性(龍性)  拼音:lóng xìng
桀傲难驯的性情。南朝宋。颜延之 五君咏诗五首之二:「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漢語大詞典》:气刚(氣剛)
(1).脾气火爆。 唐 柳宗元 《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食之使人偃蹇壅鬱,泄火生风,戟喉痒肺,幽关不聪,心烦喜怒,肝举气刚,不能和平。”
(2).指性格刚直。 宋 欧阳修 《祭程相公文》:“公於时人,气刚难合。”
《漢語大詞典》:岩崖(巖崖)
亦作“ 巖厓 ”。亦作“岩崖”。
(1).山崖。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夫迷山之客,迟遥响於巖崖;穷海之宾,望孤烟於岛屿。”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宋:“﹝ 雍巘 ﹞善山水,作岩崖枯木云气,画墨梅尤佳。”
(2).形容性格孤高。 元 汤式《风入松·题马氏吴山景卷》曲:“但得仪容淡冶,何妨骨格巖厓。”
《國語辭典》:高峻  拼音:gāo jùn
1.山高而陡。汉。祢衡〈鹦鹉赋〉:「嬉游高峻,栖跱幽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空泠峡,峡甚高峻。」
2.比喻品格极高。《南史。卷二○。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
《國語辭典》:牛心  拼音:niú xīn
1.牛的心脏。
2.比喻脾气固执,性情古怪。《红楼梦》第一七回:「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也作「牛性」。
《漢語大詞典》:牛心炙
(1). 晋 代 王恺 有一头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駮”,极为珍视。一次, 王恺 和 王济 比射, 王济 赢了这头牛,“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臠便去。”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后用为豪侈的典故。 宋 唐庚 《次郑太玉见寄韵》:“他时名誉牛心炙,晚岁穷空犊鼻褌。”
(2).指用牛心做的一种菜肴。晋书·王羲之传:“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噉, 顗 先割啗 羲之 ,於是始知名。” 清 赵翼 《桐山斋中杜鹃花》诗:“况有牛心炙,兼烹雀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