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极走(極走)
急促地奔跑。
分類:急促奔跑
《漢語大詞典》:燋杀(燋殺)
声音急促。燋,通“ 噍 ”。 唐 刘禹锡 《泰娘歌》引:“故日抱乐器而哭,其音燋杀以悲。”燋,一本作“ 噍 ”。
分類:声音急促
《漢語大詞典》:语吃气阻(語吃氣阻)
谓说话结结巴巴,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形容情绪紧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光复》:“ 传善 平日甚利口,今慑於民气,语吃气阻,愿书同盟誓约,与 荣嘉 皆剪髮缴印降。”
《國語辭典》:哮喘  拼音:xiāo chuǎn
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覆发作。如肺炎、心脏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也称为「气喘」。
《國語辭典》:息贲(息賁)  拼音:xí bēn
病名。因肺气郁结、痰热壅遏所引起。症状包括右胁下有覆杯样块状物、胸背痛、吐血、发热恶寒、咳嗽、呕逆、呼吸急迫等。久病会转为肺痈。
《国语辞典》:两步做一步(两步做一步)  拼音:liǎng bù zuò yī bù
脚步加快。形容慌忙急促。《金瓶梅词话》第三○回:「应伯爵、谢希大听见西门庆生了子,送喜面来,慌的两步做一步走来贺喜。」《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话说匡超人望见自己家门,心里欢喜,两步做一步,急急走来敲门。」
《国语辞典》:氟化物中毒  拼音:fú huà wù zhòng dú
因过量氟化物所引起的中毒症。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流涎、呼吸急促、昏迷等。
《漢語大詞典》:繁音促节(繁音促節)
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魏长生:“辞虽鄙猥,然其繁音促节,呜呜动人。”
《國語辭典》:繁弦急管  拼音:fán xián jí guǎn
繁密而急促的管弦之音。唐。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也作「急管繁弦」、「急竹繁丝」。
《漢語大詞典》:伋然
急促变动貌。尚书大传卷二:“诸侯在庙中者,伋然渊其志,和其情。”
分類:急促变动
《漢語大詞典》:急脉缓灸(急脈緩灸)
原指中医遇急促的脉象时治以缓和的灸法。比喻以和缓的方法对付急事。亦借喻在撰写诗文时,有意放松笔调,以造成顿挫之势。红楼梦第七六回:“对句不好,合掌。下句推开一步,倒还是急脉缓灸法。”亦作“ 急脉缓受 ”。受,通“ 授 ”。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 白知时 毕竟教书久了……懂得急脉缓受的方法,仍然有条不紊地说。”
《國語辭典》:急如星火  拼音:jí rú xīng huǒ
如流星的光那样急速,形容情势十分紧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朝廷急调辽兵南讨,飞檄到来,急如星火。」
《漢語大詞典》:急三台(急三臺)
唐 时一种节拍急促的曲调名。 唐 韦应物 《三台》诗题注:“按《乐苑》, 唐 天宝 中羽调曲有《三臺》,又有《急三臺》。”
《國語辭典》:急急风(急急風)  拼音:jí jí fēng
一种戏曲锣鼓经。为打击乐中节奏最快速的一种锣鼓点。多用于匆促上下场、奔跑、打斗等紧张激烈的动作。
《漢語大詞典》:急呼呼
亦作“ 急乎乎 ”。 非常着急或急促的样子。 柯蓝 《火车上的少校》:“我接过手巾包还没有来得及问清楚,救护员催着担架急呼呼的走了。” 李德复 《典型报告》:“他急呼呼地问:‘支书,支书,你昨晚跟社主任到 月亮潭 找水去了?’” 王愿坚 《后代·妈妈》:“突然,她一怔,蓦地站起来,急乎乎地跑出去。”
分類:着急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