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慈大悲  拼音:dà cí dà bēi
大慈,佛家用语,指爱一切众生;大悲,指拯救一切受苦难的人。「大慈大悲」形容救度众生的广大慈悲。《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肠好,非常慈悲。《水浒传》第四回:「万望长老收录,大慈大悲!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
《國語辭典》:大发慈悲(大發慈悲)  拼音:dà fā cí bēi
大大地发出慈爱怜悯。《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尽了。」
《國語辭典》:楚楚可怜(楚楚可憐)  拼音:chǔ chǔ kě lián
本形容松枝纤弱柔美。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绰)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后用以形容姿态娇媚动人,惹人怜爱。清。杨亨《白门新柳补记。喜龄》:「虽云鬓蓬松,而意态幽閒,大有楚楚可怜之致。」或指柔弱哀悽,让人心生怜悯。《花月痕》第一五回:「荷生见说的楚楚可怜,便叹了一口气,道:『我到不是怪你。』」
《國語辭典》:乞哀告怜(乞哀告憐)  拼音:qǐ āi gào lián
乞求别人怜悯同情。如:「她每次受到委屈,总要向我乞哀告怜一番。」
《漢語大詞典》:可怜相(可憐相)
值得怜悯的样子。 朱自清 《论书生的酸气》:“‘寒’和‘瘦’映衬起来,够可怜相的。” 茅盾 《子夜》十四:“他故意不看这可怜相的老头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看见 杜善人 装做可怜相。”
分類:值得怜悯
《國語辭典》:敬老怜贫(敬老憐貧)  拼音:jìng lǎo lián pín
尊敬老人,爱护贫弱的人。形容人有尊重老者,怜悯贫穷者的美好品德。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闻知张公艺长者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出无倚之丧,嫁孤寒之女。」也作「敬老恤贫」。
《漢語大詞典》:矜涵
怜悯宽容。 明 张居正 《谢圣谕疏》:“仍乞皇上朝夕於圣母前达臣微悃,曲赐矜涵。”
分類:怜悯宽容
《漢語大詞典》:矜救
怜悯救援。后汉书·蔡邕传:“ 邕 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 汉 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分類:怜悯救援
《漢語大詞典》:慜顾(慜顧)
怜悯顾惜。 唐 拾得 《诗》之二八:“我见尘中人,心生多慜顾。何哉慜此流,念彼尘中苦。”
分類:怜悯顾惜
《漢語大詞典》:闵乱思治(閔亂思治)
怜悯乱世而思盼治世。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遭 元 末丧乱,其诗悠深思远,属词命意,皆有怀君念国閔乱思治之意。”
《漢語大詞典》:怜宥(憐宥)
怜悯宽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适见嫂氏受此严刑,骨肉之情,实愴於怀,乞王怜宥。”
分類:怜悯宽恕
《漢語大詞典》:怜拯(憐拯)
怜悯拯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象:“象战慄,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彼非人歟?何不蒙怜拯若是。”
分類:怜悯拯救
《国语辞典》:怜孤惜寡(怜孤惜寡)  拼音:lián gū xí guǎ
怜悯同情孤儿寡妇。泛指怜惜悲悯所有孤苦无依的人。明。徐元《八义记》第六出:「怜孤惜寡念贫穷,今日收留我运通。」
怜悯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矜恤也。汉书,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悯焉。
七相──菩萨七相怜悯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无畏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以无畏力,起怜悯心,随顺众生身语意业,利益安乐,是名无畏怜悯。(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如理怜悯〕,理即法也。谓菩萨于诸有情,如法怜悯,利益一切,而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劝化有情,乖违于理,是名如理怜悯。
〔三、无倦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慇勤怜悯,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曾无厌倦,是名无倦怜悯。
〔四、无求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自起怜悯,为作利益,是名无求怜悯。
〔五、无染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无爱染心,而起怜悯,广饶益他,不祈恩报,亦不希望当来之果,是名无染怜悯。
〔六、广大怜悯〕,谓菩萨于诸有情,起怜悯心,至广至大,虽遭一切不饶益事,宁自身受苦,终不弃舍,令其安乐,是名广大怜悯。
〔七、平等怜悯〕,谓菩萨以如上种种怜悯众生功德相状,普于一切平等饶益,无有分限,是名平等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