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绰态(綽態)
婉美的姿态。《楚辞·大招》:“滂心绰态,姣丽施只。”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应不羡两两鸳鸯,想当初柔情绰态相亲傍,到如今水驛江程去路长。”参见“ 柔情绰态 ”。
分類:姿态
《國語辭典》:柔情绰态(柔情綽態)  拼音:róu qíng chuò tài
情态温婉动人。《文选。曹植。洛神赋》:「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也作「柔情媚态」。
分類:柔美情态
《漢語大詞典》:妙态(妙態)
美妙的姿态。 汉 傅毅 《舞赋》:“姿絶伦之妙态,怀愨素之絜清。”
分類:美妙姿态
《漢語大詞典》:柔态(柔態)
温软的样子。 唐 李山甫 《柳》诗之九:“强扶柔态酒难醒,殢著春风别有情。”
《骈字类编》:幽态(幽态)
唐 温庭筠 题磁岭海棠花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國語辭典》:状态(狀態)  拼音:zhuàng tài
1.外貌或神情。明。李东阳〈书马远画水卷后〉:「右马远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
2.状况、情形。如:「警报一响,全市立即进入警戒状态。」
《漢語大詞典》:云态度(雲態度)
形容女子柔媚而轻盈的仪态。 宋 晏几道 《诉衷情》词:“云态度,柳腰肢。入相思。” 宋 赵以夫 《青玉案·荷花》词:“亭上佳人云态度。天然娇韵,十分撋就,唱尽《黄金缕》。”
《漢語大詞典》:态状(態狀)
状态,状貌。 宋 苏轼 《答上官长官书》之二:“所居临 大江 ,望 武昌 诸山如咫尺,时復叶舟纵游其间,风雨云月,阴晴蚤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彷彿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彼举止态状,无礼於妾频矣。”
分類:状态状貌
《骈字类编》:寒态(寒态)
屠门高琴引借连娟之寒态兮
《漢語大詞典》:极态(極態)
谓绝妙的姿态。 汉 马融 《广成颂》:“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 明 唐顺之 《雁训》:“若夫 东海 献朱, 上林 呈白,匪恒理之所窥,亦云极态而尽饰。”
发急的神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一头推,一头口里噥道:‘ 凤来仪 若负此情,永远前程,不吉!不吉!’ 素梅 见他极态,又哄他又爱他,心下已自软了。”
《國語辭典》:丑态(醜態)  拼音:chǒu tài
不雅观、有失身分体面的态度。《红楼梦》第七四回:「探春也就猜著必有缘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
《國語辭典》:静态(靜態)  拼音:jìng tài
静止状态。相对于动态而言。如:「静态分析」。
《國語辭典》:神态(神態)  拼音:shén tài
表情态度。如:「双胞胎的神态都很相似。」
《漢語大詞典》:态色(態色)
谓踌躇满志的神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明 李贽 《道教钞小引》:“若一息不铭刻,则骄气作,态色著,淫志生,祸至无日矣。”
分類:神色
《分类字锦》:淑态(淑态)
刘子翚 海棠花诗 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
分类:海棠
《國語辭典》:气态(氣態)  拼音:qì tài
物质以气体形态存在。其特点是无固定的体积、形状,可充满任何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