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1,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轻骑
灵通
敏手
驱风
神足
遄迈
促节
急递
走丸
疾书
滴溜
大进
电迈
一闪
追赶
《國語辭典》:轻骑(輕騎)  拼音:qīng jì
轻装便捷的骑兵。唐。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若迁延日久,操于河北立了营寨,难以退敌,不若乘今夜引轻骑劫野营。」
《國語辭典》:灵通(靈通)  拼音:líng tōng
1.精神上的感应相通。《西游记》第一回:「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2.快速丰富。如:「他的消息特别灵通,是班上的包打听。」
3.巧妙便利。如:「这玩意儿看来不起眼,用起来倒挺灵通的。」
4.机灵、伶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只是他心地虽然灵通,性情却欠淳静,才略略有些知觉,便要搭驳先生。」
5.灵活。清。袁枚《子不语。卷二一。抬轿郎君》:「自言两肩负重,则筋骨灵通,眠食俱善。」
《漢語大詞典》:敏手
(1).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 宋 曾巩 《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
(2).犹能手。指能干的人。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 、 山西 ,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國語辭典》:驱风(驅風)  拼音:qū fēng
驱除风寒。习惯上多以姜和红糖两种热性的东西,熬汁下肚,顿时会感到全身通热,去除寒气。宋。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诗:「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
分類:快速
《漢語大詞典》:神足
(1).神足通。佛教六通之一。指游涉往来非常自在的神通力量。 晋 法显 佛国记:“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见佛?即以神足,化作转轮圣王,最前礼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僧璩:“ 璩 案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参见“ 六通 ”。
(2).犹高足。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凡此诸人,皆 潜 之神足。”
(3).神灵般的脚步。形容行走快速。 汉 应瑒 《驰射赋》:“驊騮激骋;神足奔越。终节三驱,矢不虚发。”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漢語大詞典》:遄迈(遄邁)
快速前进;疾驶。 晋 潘岳 《寡妇赋》:“曜灵曄而遄迈兮,四节运而推移。” 宋 苏辙 《祭忠献韩公文》:“自公云亡,日月遄迈,苍然墓木,过者垂涕。” 明 徐渭 《代奉景王启》:“龙舸轻移,向安流而遄迈。”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久困气顿舒,遄迈神益爽。”
《漢語大詞典》:促节(促節)
(1).急促的节奏;短促的音节。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结言摹,促节四言,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七言歌行﹞一入促节,则凄风急雨,窈冥变幻。” 清 黄景仁 《宣城杂诗》:“感此行路歌,促节不能缓。”
(2).加快速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侵淫促节,儵夐远去。” 郭璞 注:“言疾驱也。” 汉 应玚 《慜骥赋》:“瞻前轨而促节兮,顾后乘而踟蹰。” 晋 陆机 《瓜赋》:“感嘉时而促节,蒙惠露而增鲜。”此言瓜提早成熟。
《漢語大詞典》:急递(急遞)
(1).古时的快速驿递。用于传送紧急文书。新唐书·李绛传:“枢密使 刘光琦 议遣中人持赦令赐诸道,以裒馈餉, 絳 请付度支盐铁急递以遣,息取求之弊。”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 安远 节度使 符彦超 奴 王希全 、 任贺儿 ……夜叩门称有急递, 彦超 出至听事,二奴杀之。” 胡三省 注:“军期紧急,文书入递不容稽违晷刻者,谓之急递。递,邮传也。”亦称“ 急脚递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驛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熙寧 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
(2).指急速传递文书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义问 离 镇江 三十里,至 下蜀镇 ,有急递云:‘官军败退。’”
《漢語大詞典》:走丸
语出汉书·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 范阳 令,使驰騖於 燕 赵 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 范阳 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颜师古 注:“言乘势便易。”后因以“走丸”比喻事势发展顺利而快速。《魏书·中山王英传》:“唯有孤城,更无重卫。此则皇天授我之日,旷载一逢之秋,事易走丸,理同拾芥,此而不乘,将欲何待。” 隋 江总 《骢马驱》诗:“万里朝飞电,论功易走丸。”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破竹寧比其发机,走丸未喻於乘胜。”
《漢語大詞典》:疾书
快速地书写。例如:挥笔疾书。
《國語辭典》:滴溜  拼音:dī liū
1.盘旋、旋转的样子。引申为盘算。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挑起担儿,恰待要走,则见那相公滴溜的拨回马来。」也作「滴流」、「滴流流」。
2.引申为悬空、甩离。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慨君王圣怒难分辨,便是老性命滴溜在眼前。」
3.圆、圆滑的样子。元。乔吉《两世絪缘》第一折:「有那等滴溜的猱儿不觅钱,他每都错怨天。」
4.用手提著。《醒世姻缘传》第六回:「第二日清早,我滴溜著这猫往市上来,打那里经过,正一大些人围著讲说哩!」也作「提溜」。
《国语辞典》:大进(大进)  拼音:dà jìn
大举前进、快速前进。《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却说纪灵起兵长驱大进,已到沛县东南,扎下营寨。」
《漢語大詞典》:电迈(電邁)
形容快速奔赴。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汎舟顺流,舳艫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然主上眷眷,未便电迈者,以为爱民治国,道家所尚。” 张铣 注:“迈,行也。电迈,言急也。”周书·庾信传论:“既而革车电迈, 渚宫 云撤。”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水陆电迈,席卷千里。”
分類:快速奔赴
《国语辞典》:一闪(一闪)  拼音:yī shǎn
1.快速躲闪。《水浒传》第二回:「史进卖个破绽,让陈达把鎗望心窝里搠来,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和鎗攧入怀里来。」《三国演义》第一○回:「超将身一闪,李蒙搠个空。」
2.亮光快速明灭。如:「只见黑漆漆的天空一闪,雷声接著轰隆而至。」
《國語辭典》:追赶(追趕)  拼音:zhuī gǎn
1.乘胜追击。《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德威乃帅精兵千馀人合战,追赶至野河而止。」《三国演义》第七回:「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
2.加快速度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