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隐心(隱心)
(1).审度,忖度。《文选·崔瑗〈座右铭〉》:“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李善 注:“ 刘熙 《孟子注》曰:‘隐,度也。’《周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吕氏春秋》曰:‘内反於心不慙,然后动也。’” 李周翰 注:“隐,度。庸,常也。言能度心而动。”
(2).昧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诚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
(3).忧心;痛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隐心而结文则事愜,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4).隐居之意。 唐 祖咏 《苏氏别业》诗:“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清 胡其毅 《偕王雪蕉先生诣碧峰寺访桔木师不遇》诗:“即此问山路,自然生隐心。”
(2).昧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诚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
(3).忧心;痛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隐心而结文则事愜,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4).隐居之意。 唐 祖咏 《苏氏别业》诗:“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清 胡其毅 《偕王雪蕉先生诣碧峰寺访桔木师不遇》诗:“即此问山路,自然生隐心。”
《漢語大詞典》:唯心
(1).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经》:“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説唯心。”参见“ 唯识 ”。
(2).即唯心主义。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豫想。”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参见“ 唯心主义 ”。
(2).即唯心主义。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豫想。”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参见“ 唯心主义 ”。
《國語辭典》:唯识(唯識) 拼音:wéi shì
1.梵语vijñapti-mātratā的意译。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一切外境只是心识所变现的,没有客观的对象和外境,只有心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覆思独善伤大士行,唯识所变,何非净方。」
2.书名。佛教典籍。唯识宗的典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自念教检未窥,难辨真伪,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2.书名。佛教典籍。唯识宗的典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自念教检未窥,难辨真伪,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漢語大詞典》:心疾
(1).劳思、忧愤等引起的疾病。 春秋 秦 医 和 所谓六疾之一。亦指心脏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杜预 注:“思虑烦多,劳成心疾。”《左传·襄公三年》:“ 楚 人以是咎 子重 , 子重 病之,遂遇心疾而卒。” 杜预 注:“忧恚故成心疾。”《韩非子·十过》:“令人召司马 子反 ,司马 子反 辞以心疾。”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后以雷同并黜, 潘 大恚,遂成心疾。”
(2).精神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初, 刘闢 有心疾,人自外至,輒如吞噬之状。” 清 徐瑶 《太恨生传》:“自是益不自聊,或竟日枯坐,或輒夜悲歌,积久遂成心疾。”
(3).心存嫉妒。疾,通“ 嫉 ”。《灵枢经·通天》:“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2).精神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初, 刘闢 有心疾,人自外至,輒如吞噬之状。” 清 徐瑶 《太恨生传》:“自是益不自聊,或竟日枯坐,或輒夜悲歌,积久遂成心疾。”
(3).心存嫉妒。疾,通“ 嫉 ”。《灵枢经·通天》:“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狂心
(1).狂妄或放荡的念头。《后汉书·隗嚣传》:“既乱诸夏,狂心益悖,北攻强胡,南扰劲 越 。”《东周列国志》第九回:“ 齐 世子 诸儿 闻 文姜 将嫁他国,从前狂心,不觉復萌。”
(2).强烈的愿望。 唐 白居易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诗:“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衰翁厚幸怀双璧,更起狂心慕荐贤。”
(2).强烈的愿望。 唐 白居易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诗:“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衰翁厚幸怀双璧,更起狂心慕荐贤。”
《韵府拾遗 侵韵》:渴心
扬维桢诗左官忽落东海边渴心盐井生炎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