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清冷  拼音:qīng lěng
1.清凉而略带寒意。如:「深夜里,清冷的秋风徐徐吹来,令人倍觉凄凉。」
2.冷清。《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漢語大詞典》:贞心(貞心)
坚贞不移的心地。逸周书·谥法:“贞心大度曰匡。” 孔晁 注:“心正而明察也。” 唐 李白 《湖边采莲妇》诗:“愿学 秋胡 妇,贞心比古松。”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一枝剪取长松干,劲质贞心实启予。”
《國語辭典》:善良  拼音:shàn liáng
心地端正纯洁,没有歹意邪念。如:「善良的人总是站在别人立场著想。」
《国语辞典》:泉州  拼音:quán zhōu
城市名。位于福建省东南。原为晋江县的核心地区,宋、元时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明以后因港口淤塞而逐渐衰微。民国后置泉州市。
《國語辭典》:心眼  拼音:xīn yǎn
1.心与眼。南朝梁。王僧儒〈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2.见识。唐。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
3.心思。宋。张先 武陵春。秋染青溪天外水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4.内心、心里。《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昨日我看见老哥,我从心眼里欢喜出来,请你想个甚么法子。」
《國語辭典》:洞然  拼音:dòng rán
1.空空洞洞的样子。唐。皇甫枚《王知古》:「食顷,而震方洞然,心思稍安。」
2.明白清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敢此上问,不知李某罪起于何处?愿得副大使明白数他的过误,使某心下洞然。」
《漢語大詞典》:土中
(1).四方的中心地区。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孔 传:“言王今来居 洛邑 ,继天为治,躬自服行教化於地势正中。” 孙星衍 疏:“土中谓王城于天下为中也。”汉书·礼乐志:“ 世祖 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 颜师古 注:“谓都 洛阳 。” 晋 潘岳 《西征赋》:“考土中于斯邑,成建都而营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夫九州之地, 洛阳 为土中,风雨之所交也。”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知府郭中宁授中宪大夫制》:“ 河南 故称土中,乃作 雒 。”
(2).地下。晋书·庾亮传:“ 亮 将葬, 何充 会之,叹曰:‘埋玉树於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漢語大詞典》:无垢(無垢)
佛教语。谓清净无垢染。多指心地洁净。 唐 陆贽 《月临镜湖赋》:“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宋 苏轼 《见温泉壁上有诗亦作一绝》:“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太阳呀,你请倾耳静听,这儿安睡着两个无垢的人,我采摘花儿来把他们埋殡。”
《漢語大詞典》:素心人
心地纯洁、世情淡泊的人。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难轻信,只怕荣华能变素心人。” 孙世伟 《次小柳和朴庵见贻韵》:“回首素心人已去,瑶华端不隔诗盟。” 苏曼殊 《碎簪记》:“吾每日以‘勋爵勋爵,入阁入阁’诸名词见累,正欲得素心人一谈耳。”
《國語辭典》:崄巇(嶮巇)  拼音:xiǎn xī
1.高耸险峻,崎岖不平。《文选。嵇康。琴赋》:「丹崖崄巇,青壁万寻。」唐。高骈 过天威径诗:「归路崄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2.比喻艰难危险。《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唐。秦韬玉 钓翁诗:「世上无穷崄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國語辭典》:明人  拼音:míng rén
1.视力正常的人。
2.心地光明的人。如:「明人不做暗事,你怎么老爱耍阴的。」
《國語辭典》:明人不做暗事  拼音: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谚语)心地光明的人不在暗地里做见不得人的事。指为人处事光明正大。《西游记》第八四回:「我不是夜耗子成精。明人不做暗事。吾乃齐天大圣临凡,保唐僧往西天取经。」《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自古明人不做暗事,何不带顶髻儿?还好看相。」
《漢語大詞典》:香心
指花苞。亦指芳洁的心地。 北周 庾信 《正旦上司宪府》诗:“短笋犹埋竹,香心未啟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冬》:“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漢語大詞典》:直心
正直的心胸;亦形容心地直爽。后汉书·郅恽传:“直心无讳,诚三代之道。” 北周 庾信 《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直心于物,水火恬然;无负于天,雷霆不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六:“心真出语直,直心无背面。” 李准 《不能走那条路》:“他这人是直心人。”
《國語辭典》:危行  拼音:wéi xìng
正直的品行。《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國語辭典》:边远(邊遠)  拼音:biān yuǎn
偏远的。《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