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99,分320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德邻
讲德
地德
齿德
凶德
德里
德曜
德刑
德齿
德称
协德
降德
容德
象德
耀德
《漢語大詞典》:德邻(德鄰)
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何晏 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都士所采,各以德邻。”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吾乃昔所不知,今皆竞义,德邻之乐,詎復可已。”
《漢語大詞典》:讲德(講德)
(1).讨论、讲求仁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於是文绎復集,乃始讲德。” 唐 张说 《为人作祭弟文》:“每思与尔归印 东都 ,悬舆故里,扬名讲德,居常待终。” 清 方履篯 《邓汉中〈德政录〉跋》:“每欲撰讲德之论,颂 樊 惠 之渠,自愧小文,莫宣景行。”
(2).讲求道德。 宋 刘敞 《右射驺虞赋》:“且夫射也,讲德而绎志,序宾而考贤,内可以教士,外可以事天。” 明 赵南星 《明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见泉魏公碑》:“数公者,多暇相过,登山观水,讲德论文,每联鑣出游,望之者若列仙也。”
《漢語大詞典》:地德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管子·问:“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君臣之礼,父子之亲,覆育万人,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具取之地。” 尹知章 注:“法地以为政,故曰地德为首。”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韦昭 注引 虞翻 曰:“地德所以广生。”文子·上仁:“贪主暴君,涸渔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地德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
(2).谓大地赐恩。 南朝 梁 沈约 《光宅寺刹下铭》序:“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淮南子·俶真训》:“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高诱 注:“地德,五穀。”
《漢語大詞典》:齿德(齒德)
(1).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 明许自昌《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
(2).年高德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
(3).指年高德劭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國語辭典》:凶德  拼音:xiōng dé
违背道德礼义的恶行。《书经。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
《国语辞典》:德里  拼音:dé lǐ
Delhi
城市名。印度北部的城市,濒雅穆纳河,本为蒙古朝的首都,产棉花、小麦等,工业以金银手饰、刺绣等为最著名。
《漢語大詞典》:德曜
亦作“ 德耀 ”。 汉 梁鸿 妻 孟光 的字。初,夫妇耕织于 霸陵山 中,后随夫至 吴 地, 鸿 贫困为人佣工,每归, 光 为具食,举案齐眉,恭敬尽礼。事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为贤妻的典范。 汉 刘向 列女传·梁鸿妻:“ 梁鸿 妻者, 右扶风 梁伯淳 之妻,同郡 孟 氏之女……字之曰 德曜 ,名 孟光 。” 宋 苏轼 《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问羊独怪 初平 在,牧豕应同 德曜 看。” 明 王玉峰《焚香记·逼嫁》:“奴家虽非 德耀 之门,颇免 秋胡 之誚。” 清 孙枝蔚 《寄怀李岷躬亲家》诗:“慈亲耻受 安仁 养,贤女甘如 德曜 穷。”参见“ 举案齐眉 ”。
《國語辭典》:举案齐眉(舉案齊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东汉孟光送饭食给丈夫梁鸿时,总是将木盘高举,与眉平齐,夫妻互敬互爱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夫妻相敬如宾。《儒林外史》第一○回:「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也作「孟光举案」、「齐眉举案」。
《漢語大詞典》:德刑
恩泽与刑罚。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国语·晋语六:“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方言德刑之美,遑记祸福之源。”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
分類:恩泽刑罚
《漢語大詞典》:德齿(德齒)
指贤德而年高的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宋 王巩 闻见近录:“前人每子弟及冠,必置盛饌,会乡党之德齿,使将冠者行酒。”
《漢語大詞典》:德称(德稱)
贤德的声誉。后汉书·皇后纪上·桓帝邓皇后:“ 阴后 见后德称日盛,不知所为。”
分類:贤德声誉
《骈字类编》:协德(协德)
晋书明穆庾皇后传履信思顺以成肃雍之道正位闺房以著协德之美 宋史乐志侑圣定位协德安平
《漢語大詞典》:降德
赐予恩惠。孔丛子·记义:“ 孔子 适 齐 , 齐景公 让登。夫子降一等, 景公 三辞,然后登。既坐,曰:‘夫子降德,辱临寡人,寡人以为荣也。’”
分類:赐予恩惠
《漢語大詞典》:容德
(1).谓宽容之德。书·立政:“率惟谋从容德,以竝受此丕丕基。” 孔 传:“ 武王 循惟谋从 文王 宽容之德。”
(2).容貌品德。南史·垣昙深传:“﹝ 郑氏 ﹞年既盛美,甚有容德,自厉冰霜,无敢望其门者。”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宨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闻邻氏女有容德,求娶之。”
《漢語大詞典》:象德
(1).谓象征德行。周礼·考工记·玉人:“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德。”元史·礼乐志二:“盖闻 轩 昊 以来,俱有《咸》《云》之号,《茎》《英》《章》《韶》以象德,《夏》《濩》《武》《勺》以表功。”
(2).谓以君主的德行为榜样。礼记·乐记:“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郑玄 注:“象德,民之行顺君之德也。”《旧唐书·昭宗纪》:“是以雷解而 羲 文象德,网开而 汤 化归仁,用彼怀柔,式存彝范。”
(3).佛教语。指佛祖之德。 唐 道恭 《出赐玄奘衲袈裟应制》诗:“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
《國語辭典》:耀德  拼音:yào dé
昭示德行。《国语。周语上》:「先王耀德不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