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南陵人,字循道。神宗朝举进士。徽宗大观中知绩溪县,重和间通判台州。以词得名,亦工诗。
全宋诗
赵企(?~一一一八),字循道,南陵(今属安徽)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徽宗大观间知绩溪(《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二)。重和元年卒于台州通判任(清光绪《台州府志》卷二)。事见民国《南陵县志》卷二九。今录诗十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7—1200 【介绍】: 即宋光宗。孝宗第三子。孝宗时,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绍熙。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武备渐弛。皇后李氏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许。惑于李氏言,疑孝宗有废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五年,孝宗死,称疾不出执丧。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之请,奉嘉王扩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在位六年。
全宋文·卷六四一五
宋光宗赵惇(一一四七——一二○○),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绍兴二十年,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三十二年,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二月,受内禅,即帝位。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渐弛武备。绍熙元年,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允,遂惑李后之言,与孝宗矛盾日深,渐成水火不容之势。自此政治日昏,孝养日怠,不朝孝宗。五年,孝宗崩,称疾不出执丧,朝中骚动。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韩侂胄、赵彦逾等所请,奉皇子嘉王即帝位,遂尊为太上皇,居寿康宫。在位六年,年号绍熙。庆元元年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六年崩,年五十四,庙号光宗。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两朝纲目备要》卷一至卷三。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遵行,号箬谷,以太学生为筠州判官
《漢語大詞典》:循道
遵循正道。荀子·尧问:“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居惟保和,动必循道。”
《國語辭典》:横流(橫流)  拼音:hèng liú
1.水四处漫溢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2.形容涕泪纵横交流。《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于是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
3.比喻灾祸、动乱。唐。王维〈谢除太子中允表〉:「复宗社于坠地,救涂炭于横流。」
《漢語大詞典》:由义(由義)
遵循道义。孟子·离娄上:“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尽心上》:“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國語辭典》:顺行(順行)  拼音:shùn xíng
1.顺道而行。《国语。晋语六》:「夫以果戾顺行,民不犯也,吾虽欲攻之,其能乎?」
2.太阳系天体由西向东运动的方向。
《國語辭典》:顺理(順理)  拼音:shùn lǐ
合理。《晋书。卷一。宣帝纪》:「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朱子语类。卷二五。论语。八佾篇》:「人若顺理而行,则心平气和,而自然安裕。」
《漢語大詞典》:遵路
(1).谓遵循道路前进。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2).犹出发。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以 贞观 三年仲秋朔旦,褰裳遵路,杖锡遐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卢肇 , 袁州 宜春 人,与同郡 黄颇 齐名。 颇 富於产, 肇 幼贫乏。与 颇 赴举,同日遵路,郡牧於离亭饯 颇 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中途为土寇所掠。”
《漢語大詞典》:遵途
亦作“ 遵涂 ”。 谓遵循道路前进。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故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衝蒙涉田,未若遵涂之疾也。”晋书·武帝纪论:“是犹将适 越 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愈远,所尚转难。”梁书·张缅传:“径遵途乎鄂渚,迹 孙氏 之霸基。” 宋 余靖 《辛捕罪人丁过而不救辞云家有急事救疗判》:“眷彼遵涂之人,式冀执兵之助。” 明 徐渭 《发严州舍舟登陆》诗:“乘舟坐无聊,遵途岸转杳。”
《國語辭典》:奉义(奉義)  拼音:fèng yì
遵循道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
分類:循道道义
《漢語大詞典》:践德(踐德)
犹言遵循道德规范。国语·周语下:“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