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台狱(臺獄)
古时御史台所设的监狱。旧唐书·良吏传下·崔隐甫:“自 贞观 年 李乾祐 为御史大夫,别置臺狱,有所鞫讯,便輒繫之。”宋史·张璪传:“ 苏軾 下臺狱, 璪 与 李定 杂治,谋傅致 軾 於死,卒不克。”
《漢語大詞典》:台杂(臺雜)
唐 宋 时御史台台院知杂事侍御史。主持台中事务,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旧唐书·王播传:“岁中,迁工部郎中,知臺杂,刺举纲宪,为人所称。”宋史·谢泌传:“ 太宗 问:‘何官騶道严肃,都人畏避?’有以臺杂对者。即授 泌 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都御史古称:“臺杂即臺端也。”
《國語辭典》:蛾眉班  拼音:é méi bān
唐代中书、门下二省官员朝觐时,成东西向排列对立,状如人的蛾眉左右对称,故称为「蛾眉班」。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漢語大詞典》:乌署(烏署)
古代御史台的别称。 唐中宗 《授杨再思检校左台大夫制》:“佇因献替,兼肃权豪。宜分务於鸞扃,俾效能於乌署。”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都察院:“ 唐中宗 制乌臺峻秩。又云‘俾效能於乌署。’”参见“ 乌府 ”。
分類:御史台
《國語辭典》:乌府(烏府)  拼音:wū fǔ
语本《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御史府的别称。宋。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乌台客(烏臺客)
指在御史台供职者。 唐 岑参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诗:“为报乌臺客,须怜白髮催。”参见“ 乌臺 ”。
《漢語大詞典》:乌台(烏臺)
指御史台。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乌臺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 雁塔 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乌臺牙放早,几人怒马出 长安 。”参见“ 乌府 ”。
分類:御史台
《漢語大詞典》:贰宪(貳憲)
古代中央设御史台,为国家监察机构,也称宪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也称风宪官。其副职则称贰宪。 元 许衡 《贺赵松涧除行台治书启》:“恭审北闕传宣,南臺贰宪,横榻异数,沐雨露於九天;簪笔总权,凛风霜於十道,小人破胆,君子弹冠。”
《國語辭典》:御史大夫  拼音:yù shǐ dà fū
职官名。秦汉御史府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参见「御史」条。
《漢語大詞典》:豸班
指御史台一班官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南北台员:“至大朝会侍班,借诸幕僚、经歷、都事、照磨之类以充数,豸班寥寥,殊失全盛之体。”
《漢語大詞典》:无官御史台(無官御史臺)
古谓太学生无职而敢言,称“无官御史臺”。《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上》引 宋 吕荣义 《上庠录》:“世称太学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无持禄固宠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议,於是以太学为‘无官御史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太学古诗云:‘有髮头陀寺,无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漢語大詞典》:行御史台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掌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例如:走诉行御史台。——·高启《书博鸡者事》
《漢語大詞典》:前八司
唐 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其余各司称为后行。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