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966,分132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晓得
得济
去得
大得
得手
得味
等得
得俊
天得
得仕
得国
得足
全得
得吉
得政
《國語辭典》:晓得(曉得)  拼音:xiǎo de
知道、明白。如:「请您放心,我晓得轻重利害,不会贸然行事。」《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庄绍光坐在车里,半日也说不出话来;也不晓得车外边这半会做的是些甚么勾当。」
《國語辭典》:得济(得濟)  拼音:dé jì
1.得以保全。《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朝廷倾乱,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将绝。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
2.获得救济。《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传中。向传范传》:「岁饥,发廪兴力役,饥者得济,而官舍帑廪一新。」
3.得到子女的奉养。《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从来父母生儿也要得济,生女也要得济。」
《國語辭典》:去得  拼音:qù de
1.可以前去。《西游补》第三回:「这个法师俗姓姓陈,果然清清谨谨,不茹荤饮酒,不诈眼偷花,西天颇也去得。」
2.可以,过得去。世界文库四部刊要本《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你令孙长成人了,著实伶俐去得。」
《骈字类编》:大得
易南狩之志乃大得也谓庄子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 大得
分类:大得
《國語辭典》:得手  拼音:dé shǒu
顺利、成功。《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学道三年任满,保题了他的优行。这一进京,倒是个功名的捷径,所以晓得他就得手的。」《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听了,喜之不尽,忙忙的告辞而去,心内以为得手。」
《骈字类编》:得味
宋 陆游 杂题四首 其一 贫中得味如餐蔗,语下明心似到乡。
《漢語大詞典》:等得
能等待;等到。朱子语类卷十七:“若心欲等大觉了方去格物致知,如何等得这船时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等得夫人眼儿落,斜著渌老儿不住睃。”
分類:等待等到
《漢語大詞典》:得俊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 孔颖达 疏:“战胜其师,获得其军内之雄儁者,故云得儁曰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 鲁侯 御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
《漢語大詞典》:天得
谓得之于天,天然具备。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悬然天得,不谋成心。”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绍述 无所不学,於辞於声天得也。”
分類:得之天然
《骈字类编》:得仕
左传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
《漢語大詞典》:得国(得國)
(1).谓获得国家政权。礼记·檀弓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史记·郑世家:“自 郢 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 范文澜 蔡美彪 《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他是完全依附 隋 朝得国的,不得不对 隋 表示忠诚。”
(2).指执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内阁称大人:“时 江陵公 新得国,以位业自矜重。”
《骈字类编》:得足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馀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
《骈字类编》:全得
朱子语类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所以为生物之主者天之心也人受天命而生因全得夫天之所以生我者以为一身之主今又通天地间唯一实然之理而已为造化之枢纽古 人物之所同得但人为物之灵极是体而全得之总会于吾心即所谓性者又今之为学须是求复其初求全乎天之所以与我 若要全天之所以与我者便须以圣贤为标准直做到圣贤田地方是全得本来之物而不失
《骈字类编》:得吉
易吉凶以情迁疏迁谓迁移凡得吉者由情迁移于善也所得凶者由情迁于恶也
分类:得吉
《漢語大詞典》:得政
为政,治理国政。国语·晋语五:“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 韦昭 注:“得政,为政也。”新唐书·柳宗元传:“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义丰 赋 馆娃 曰:‘…… 关大夫 进, 夏 德岂昏; 微子 得政, 商 岂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