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抱器
《易·繫辞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后以“抱器”喻怀才待时,不苟求名利。 唐 唐彦谦 《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宋 苏舜钦 《投匦疏》:“此非唯藴才抱器者幸甚,实亦天下之幸甚也。”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血》:“正是抱器待时,怀才未试。” 黄人 《〈清文汇〉序》:“当定鼎之时,山泽遗耇,抱器陈畴,綦多宾服。”
《漢語大詞典》:须时(須時)
(1).些须时间;短时期。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且缓须时励犀卒,终期拉朽功莫当。”
(2).等待时机。 宋 叶适 《送刘德修》诗:“蛰雷正须时,春雨宜满泽。”
《漢語大詞典》:踠足
(1).谓马曲腿举蹄,意欲奔驰。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马踠餘足。” 清 《秋怀诗》:“风外马嘶频踠足,霜前鹰意欲离绦。”
(2).比喻贤士隐居,意在待时。 唐 沈迥 《武侯庙碑铭》:“伊昔 武侯 ,踠足 南阳 ,退藏於密,不曜其光。” 宋 欧阳修 《谢张先辈启》:“方育贤而在阿,久俟时而踠足。”
(1).足扭屈致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马小踠足,竟后此僧。”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邵南神术》:“告命且至,偶使人未到城二十里,为石踠足,愿选一健步者往取之。”
(2).脚蜷曲而行走迟缓貌。 晋 傅玄 《白杨行》:“当奈此驥正龙形,踠足蹉跎长坡下,蹇驴慷愾,敢与我争驰。” 唐 储光羲 《效古》诗之二:“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胡为阡陌间,踠足仅相躡。”
《國語辭典》:戢鳞(戢鱗)  拼音:jí lín
静止不游动的鱼。南朝梁。张率〈咏跃鱼应诏〉诗:「戢鳞隐繁藻,颁首承渌漪。」
分類:蓄志待时
《漢語大詞典》:守兔
语出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后因以“守兔”喻指怀志以待时。 清 顾炎武 《答徐甥乾学》诗:“守兔江湄迟夜月,饮牛涧底触秋声。”参见“ 守株待兔 ”。
分類:待时
《國語辭典》: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相传一农夫见兔触树而死,为他所得,遂不事农作,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终一无所获。典出《韩非子。五蠹》。后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守株伺兔」。
《漢語大詞典》:遵晦
退居以待时机。 明 唐顺之 《书〈王氏传家录〉后》:“岂其翊赞于遵晦之日者,不及乎纯熙大介之会;其居而守社稷者,固不如行而扞牧圉之为劳也歟?” 清 顾炎武 《杨明府永言今复来吴下感旧有赠》诗:“与君遵晦意,不负一成谋。”
《漢語大詞典》:遁尾
亦作“遯尾”。 语出易·遯:“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朱熹 本义:“遯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处静俟,可免灾耳。”后因以指退居以待时机。 明 彭士望《冬心》诗:“吾儕久閒居,遯尾牵柔情。爱翫穷愁中,茧缚丝縈縈。”
《漢語大詞典》:龙蛇蟠(龍蛇蟠)
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 清 方文 《白下移居》诗:“风云苟未会,且作龙蛇蟠。”
《國語辭典》:待机(待機)  拼音:dài jī
等待时机。如:「他准备好好整顿残破的厂房,然后待机而起,重新生产。」《魏书。卷六五。列传。邢峦》:「江东之衅,不患久无,畜力待机,谓为胜计。」
《漢語大詞典》:免赐(免賜)
受人款待时的谦词。《水浒传》第二六回:“ 何九叔 道:‘小人便去,都头且请拜茶。’ 武松 道:‘不必,免赐。’”
《漢語大詞典》:雌节(雌節)
古代道家的处世哲学。外示柔弱而待时应变之道。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执雌节者无争雄之祸,多尚人者有召怨之患。”
《漢語大詞典》:隐鳞戢翼(隱鱗戢翼)
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 吕延济 注:“ 梁王 在昔微时,暗潜其明,如龙凤隐鳞翼也。”亦作“ 隐鳞戢羽 ”。 清 钱谦益 《〈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鉅公,以片言隻字定其声价。”
《漢語大詞典》:隐鳞藏彩(隱鱗藏彩)
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后因以“隐鳞藏彩”比喻潜藏待时。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寧隐鳞藏彩,若渊中之龙乎?将舒翼扬声,若云间之鸿乎?”
分類:潜藏待时
《漢語大詞典》:韬晦之计(韜晦之計)
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也防 曹操 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韜晦之计。”
《國語辭典》:韬光俟奋(韜光俟奮)  拼音:tāo guāng sì fèn
隐藏才能,等待时机奋起。《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