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逼略
亦作“ 逼掠 ”。 强迫夺取。后汉书·赵憙传:“每逢盗贼,或欲逼略, 憙 輒言其病状,以此得免。”魏书·卢昶传:“而监司因公以贪求,豪强恃私而逼掠。”梁书·侯景传:“逼掠子女,毒虐百姓。”旧唐书·刑法志:“上以妇人虽为贼家口,皆是良家子女,被贼逼略,惻然愍之。”
分類:强迫夺取
《國語辭典》:逼供  拼音:bī gōng
强迫嫌犯招认。如:「侦讯刑案,要讲求證据,不可逼供。」
《漢語大詞典》:逼供信
谓用酷刑或威胁等手段强迫招供,一有供词即信以为真,据以定案。 巴金 《要有个艺术民主的局面》:“他们搞武斗,搞逼供信,搞打砸抢,制造冤案、假案。” 老鬼 《血色黄昏》二五:“以上材料,内容属实,全系我自己交代。办案人员不存在逼供信的问题。”
《漢語大詞典》:逼捐
强迫征取税收。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三年》:“军需局严提逼捐,不拘何项生意,皆要捐。”
《國語辭典》:逼良为娼(逼良為娼)  拼音:bī liáng wéi chāng
逼迫良家妇女做娼妓。如:「像他这种逼良为娼的人,该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也作「迫良为娼」。
《漢語大詞典》:暴力集团
进行暴力性非法活动的组织。主要犯罪活动是敲诈勒索、赌博、贩卖毒品、强迫妇女卖淫等。
《漢語大詞典》:地头钱(地頭錢)
唐 代中叶到 五代 田赋的附加税。见新唐书·食货志一。后亦指官府或地主恶霸强迫人民缴纳的土地税。《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洪宣娇刀砍刘四》:“哼!你一不拜侯,二不交地头钱,我 刘四 今天就是不准你摆档。”
《漢語大詞典》:订租威海卫专条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的条约。1898年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威海卫及其附近海面租给英国,租期二十五年,经双方同意可延长。本约于1930年废止。
《漢語大詞典》:强折贱买(强折賤買)
谓强迫折价,便宜买进。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又詔发州郡材木文石,部送京师。黄门常侍輒令谴呵不中者,因强折贱买,仅得本贾十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虐待罪
在我国,指经常以打骂、捆绑、限制自由、凌辱人格、冻饿、有病不给医治和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迫害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闹粜(鬧糶)
谓饥民强迫粮主平价粜粮。《彭德怀自述》一:“当年大旱,饥馑严重,地主富商囤积居奇,饥民自发闹粜,吃排饭,我也参加了。”编辑组注:“旧社会灾荒之年,官府、地主、商人常囤积粮食,抬高市价。饥民被迫起来斗争,强迫他们平价粜粮,叫闹粜。”
《漢語大詞典》: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不可奪志)
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后汉书·李陈庞等传论:“ 任棠 、 姜岐 ,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殆 汉阳 之幽人乎……语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國語辭典》:敬酒不吃吃罚酒(敬酒不吃吃罰酒)  拼音:jìng jiǔ bù chī chī fá jiǔ
比喻不听好话相劝,必须用强迫的手段才行。如:「你不要不知好歹,敬酒不吃吃罚酒!」
《國語辭典》:命令主义(命令主義)  拼音:mìng lìng zhǔ yì
单靠命令来强迫工作推动的领导作风。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
《漢語大詞典》:免徒复作(免徒復作)
免去徒刑而强迫劳动的罪犯。《汉书·晁错传》:“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辠人及免徒復作令居之。”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募有罪者及罪人遇赦復作竟其日月者,今皆除其罚,令居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