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强力(強力)  拼音:qiáng lì
1.强横暴力。如:「凡事应以德服人,若使用强力迫人屈服,恐怕不太恰当。」汉。桓宽《盐铁论。申韩》:「今之所谓良吏者,文察则以祸其民,强力则以厉其下。」
2.强大有力。汉。王充《论衡。效力》:「长巨之物,强力之人,乃能举之。」明。刘基 感怀诗之二七:「猛虎恃强力,而不卫其皮。」
3.坚忍有毅力。《庄子。让王》:「汤曰:『伊尹如何?』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4.大力,用大力,尽力。如:「强力推销」、「强力介入」、「在大家强力劝说下,他终于改变初衷,不再坚持己见。」
《漢語大詞典》:强力
亦作“彊力”。 倔强;强硬。汉书·周昌传:“ 昌 为人强力,敢直言,自 萧 曹 等皆卑下之。”后汉书·种劭传:“ 卓 疑有变,使其军士以兵胁 劭 。 劭 怒,称詔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 卓 , 卓 辞屈…… 卓 既擅权,而恶 劭 彊力,遂左转议郎,出为 益 凉 二州刺史。”
分類:倔强强硬
《漢語大詞典》:强力
亦作“彊力”。
(1).勉力;努力。礼记·礼器:“ 子路 为 季氏 宰。 季氏 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明 李东阳 《明故封承德郎工部主事徐公墓志铭》:“公籍有世业,奉母 陈氏 及育幼弟,虽弱冠,彊力如老成人。”
(2).指勉力之人。汉书·成帝纪:“先帝劭农,薄其租税,宠其彊力。” 颜师古 注:“谓优宠力田之人。”
(3).犹强制;强迫。文子·精诚:“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强力致也。”吕氏春秋·报更:“故善説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彊力哉?”
《国语辞典》:强力胶(强力胶)  拼音:qiáng lì jiāo
生橡胶溶于溶剂,而成的高黏性土黄色胶液。可黏接木材、皮革、金属等。生橡胶本身无毒,但溶剂中含有苯、酮、醇类等,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故吸入溶剂的蒸气时会呈兴奋、幻觉、不安等状态。
《國語辭典》:身强力壮(身強力壯)  拼音: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体格强壮,精力充沛。《水浒传》第一四回:「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西游记》第三○回:「老魔的身强力壮,小龙抵敌不住。」
《漢語大詞典》:精强力壮
精力充沛。例如:精强力壮的战士。
分類:精力充沛
《國語辭典》:制服  拼音:zhì fú
1.规定式样的服装。如学生制服、警察制服。
2.制定服装。《管子。立政》:「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
3.在父母丧期中穿的丧服。《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盖崇化厉俗,以弘孝道也。」
4.用力量使人屈服。
《國語辭典》:镇压(鎮壓)  拼音:zhèn yā
1.以武力禁止暴乱,如:「镇压暴民」。《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也作「压镇」。
2.叠压。《文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漢語大詞典》:用壮(用壯)
(1).谓逞其强力。《易·大壮》:“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
(2).借指矫捷或勇武。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三:“ 秦 兵之彊,天下靡敌焉……彼且因失地之忿,励用壮之师。”
《國語辭典》:专政(專政)  拼音:zhuān zhèng
1.独揽政权。《汉书。卷八一。张禹传》:「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
2.国家元首有无限权力,可独断独行的政治型态。
《漢語大詞典》:强有
亦作“彊有”。 强力据有。新唐书·沈既济传:“初, 吴兢 撰国史,为《则天本纪》,次 高宗 下。 既济 奏议,以为:‘ 则天皇后 进以彊有,退非德让,史臣追书,当称为太后,不宜曰上。’”
分類:强力据有
《國語辭典》:占有  拼音:zhàn yǒu
1.占据、持有。如:「他从事散文创作三十年,终于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2.为《民法》上重要概念,指占有人对于物有事实上管领力之状态,是一种事实,而非权利。
《漢語大詞典》:厌伏(厭伏)
(1).倾倒伏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而散,吏士皆厌伏。”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 周子文 ﹞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此人便牵弓满鏑向 子文 , 子文 便失魂厌伏。”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
《漢語大詞典》:强劫
亦作“强劫”。亦作“强刦”。亦作“彊劫”。
(1).以强力夺取。史记·项羽本纪:“ 彭越 彊劫 外黄 , 外黄 恐,故且降,待大王。”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自古立法制刑,皆以盗贼为急,盗窃不已,必为强劫;强劫不已,必至战攻。” 清 洪升 《长生殿·侦报》:“巧借着献驊騮,乘势去行强劫。”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其始迁入者,类皆无业游民,聚徒结队,白昼强刦, 清 吏则又莫或顾问。”
(2).强行劫持。 唐 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臣久罹强刼,莫扈出居,走间道以获归,乃王灵之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