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弦管(絃管)  拼音:xián guǎn
弦乐与管乐。泛指音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久病新愈,气虚多声,倦视绮罗,厌闻弦管,思欲静坐养神。」
《漢語大詞典》:击筑(擊筑)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明 张煌言 《愁泊》诗:“往事分明堪击筑,浮生那得数啣杯。” 郁达夫 《金缕曲·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词:“记离时,都门击筑, 汉 皋赌酒。”
分類:弦乐器
《漢語大詞典》:鸣弦(鳴弦,鳴絃)
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漢語大詞典》:丝管(絲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入则歌姬舞女,击竹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锦城 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罗照野,丝管沸天,游人指点咨嗟,邈在仙境。”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於丝管。”
《漢語大詞典》:云和(雲和)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周礼·春官·大司乐:“ 孤竹 之管, 云和 之琴瑟。” 郑玄 注:“ 云和 、 空桑 、 龙门 ,皆山名。”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文选·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李周翰 注:“云和,瑟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元 倪瓒 《昼寄王云浦》诗:“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鸞吹拂云和。” 明 薛素素 《临江仙》词:“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 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
(3). 元 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二五:“特勅云和罢絃管,君王有意听 尧 纲。”
《國語辭典》:秦筝(秦箏)  拼音:qín zhēng
乐器名,弹弦乐器。形如瑟,相传为秦人蒙恬所造。参见「古筝」条。
《國語辭典》:玉柱  拼音:yù zhù
1.筝瑟等乐器上玉质的系弦柱。《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2.对石柱的美称。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玉柱生芝。」
3.中指的别称。参见「中指」条。《全唐诗。卷八七九。酒令。招手令》:「以钩戟差玉柱之旁,潜虬阔玉柱三分。」
4.额上隆起的筋肉。
5.传说中,修道者死后鼻腔所流出如柱状的分泌物。《聊斋志异。卷七。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
《國語辭典》:檀槽  拼音:tán cáo
以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架上的槽格。后亦用于指琵琶等乐器。唐。李贺 感春诗:「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只思量倚檀槽,听唱一曲桂枝香。」
《國語辭典》:银甲(銀甲)  拼音:yín jiǎ
1.银制的指甲套。用来弹筝或琵琶。唐。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五:「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唐。李商隐无题〉诗二首之一:「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2.铠甲。《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十一》:「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
《國語辭典》:调弦(調弦)  拼音:tiáo xián
调整弦乐器各弦音的高低。
《國語辭典》:丝弦(絲絃)  拼音:sī xián
丝制的弦。后借为乐器的代称。《红楼梦》第九三回:「閒时便学些丝弦,唱个曲儿。」也称为「丝弦儿」。
《漢語大詞典》:弹丝(彈絲)
弹奏弦乐器。 隋 江总 《宴乐修堂应令》诗:“弹丝命琴瑟,吹竹动笙簧。” 唐 元稹 《春六十韵》:“启齿成编贝,弹丝动削葱。” 明 刘基 《北岭将军庙碑》:“吹竹兮弹丝。”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阮亭 善为角徵之声,吹竹弹丝,易入人耳。”
《國語辭典》:胡琴  拼音:hú qín
乐器名,擦弦乐器:(1)古代汉人称域外民族为「胡」,因而泛指从域外传过来的琴称之为胡琴。以木、竹、椰壳等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主要为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置于两弦之间,摩擦发声。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亦多。(2)现今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动以发出声音的拉弦乐器。包括传统的二胡(又称南胡)、板胡、京胡、粤胡、四胡、坠胡、椰胡等,以及近现代配合民族乐团的出现所改良发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称为「提琴」。
《漢語大詞典》:湘瑟
湘妃 所弹之瑟。亦指代瑟。瑟,弦乐器。 唐 孟郊 《泛黄河》诗:“湘瑟颼飀弦, 越 宾呜咽歌。”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引 侯策 诗:“ 九疑 湘瑟悲龙竹,子夜秦簫隔凤楼。” 明 何景明 《夜过刘以道兄弟》诗:“山水停湘瑟,池塘到 谢 家。”
《漢語大詞典》:理丝(理絲)
(1).抽理蚕丝。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躬执桑曲,率导媵姬,修成蚕蔟,分茧理丝。”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懂得这一点,则作家观察生活,处理材料,就如理丝有绪。”
(2).谓弹奏弦乐器。 明 高启 《慰人悼亡》诗:“朱字箜篌委网尘,月明不见理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