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弓张自摧
 
弦惊
  
怯张弓
 
闻弦坠
   
相关人物
魏加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例句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剑拔蛟随断,弓张鸟自摧。 张说 送岳州李十从军桂州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方干 新月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从弟沈之秦

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李白 鸣雁行

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之一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羁飞本难定,非是恶弦惊。 卢纶 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耿湋 赋得沙上雁

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钱起 送李九贬南阳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陈子昂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漢語大詞典》:张弓(張弓)
(1).弦拉紧的弓。仪礼·乡射礼:“遂命胜者执张弓,不胜者执弛弓。”
(2).拉弓。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汉书·酷吏传·严延年:“﹝盗贼﹞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鎚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此始免征 云南 。” 鲁迅 《集外集·爱之神》:“一个小娃子,展开翅子在空中,一手搭箭,一手张弓,不知怎么一下一箭射着前胸。”
分類:张弓拉弓
《高级汉语词典》:张弓设箭
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
《分类字锦》:张弓挂矢(张弓挂矢)
酉阳杂俎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
《国语辞典》:张弓拔刃(张弓拔刃)  拼音:zhāng gōng bá rèn
拉开弓弦,拔出佩刀。形容武装警戒的样子。《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
《国语辞典》:张弓簇箭(张弓簇箭)  拼音:zhāng gōng cù jiàn
拉开弓弦,携带聚集成簇的箭。指人行猎或出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十年间,张弓簇箭,不曾撞个对手。」
《国语辞典》:张弓挟矢(张弓挟矢)  拼音:zhāng gōng xié shǐ
拉开弓弦,搭射箭矢。指打猎或作战时的紧张局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夫妻两个商量收拾些本钱,在村郊开个酒铺,卖酒营生,再不去张弓挟矢了。」
《国语辞典》:搭弩张弓(搭弩张弓)  拼音:dā nǔ zhāng gōng
架上弓箭,拉开弓,准备射箭的样子。《西游记》第六回:「在那山凹里,驾鹰牵犬,搭弩张弓,充作打围的样子。」
《分类字锦》:道犹张弓(道犹张弓)
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分类:
《漢語大詞典》:调弓(調弓)
张弓。《淮南子·说山训》:“使 养由基 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蝯拥柱号矣。” 高诱 注:“调,张。”
分類:张弓
《國語辭典》:拨剌(撥剌)  拼音:bō là
1.拨弄。元。司农司《农桑辑要。卷二。播种。苧麻》:「于畦内用极细梢杖三四根,拨剌令平可。」也作「扒剌」。
2.琴声走调。《淮南子。脩务》:「琴或拨剌枉桡,阔解漏越。」汉。高诱。注:「拨剌,不正。」
3.拟声词。形容鱼儿自水面跃起及纵入水里,拍击水面所发出的声音。唐。杜甫 漫成诗:「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国语辞典》:一弓  拼音:yī gōng
1.一张弓。《宋史。卷一九七。兵志十一》:「今考诸军见弩手八千八百四十二人,人合用两弓,一弓一日上教,一弓备出战。」
2.一箭之地。指弓箭射击时所及的距离。宋。杨万里〈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海风吹袖万丈长,海水去人一弓远。」
3.古代丈量土地,以八尺为一弓。
《漢語大詞典》:彍弩
(1).拉满的弓弩。多喻急疾;危险。孙子·势:“故善战者,其埶险,其节短,埶如彍弩,节如发机。”《淮南子·兵略训》:“疾如彍弩,势如发矢。”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危机急於彍弩,亡徵著於日月。”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攽 谢表曰:‘彍弩射巿,薄命难逃,飘瓦在前,忮心不校。’”
(2).谓张弓将射。《汉书·吾丘寿王传》:“民不得挟弓弩。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北史·崔亮传:“今勋人甚多,又羽林入选,武夫崛起,不解书计,唯可彍弩前驱,指踪捕噬而已。”
(3).指射术。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生男,贺者皆以铁。既长,治环刀佩之,出入不离,习彍弩、药矢、长矛、鸟鎗。”
《漢語大詞典》:张满(張滿)
谓张弓使满。汉书·李广传“乃令持满毋发” 唐 颜师古 注:“注矢於弓弩而张满之,不发矢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知 冀州 权邦彦 与 严五 军,翼摆堤上,张满以待。”
分類:张满张弓
《漢語大詞典》:摄弓(攝弓)
(1).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 李善 注:“摄,谓张弓注矢而持之。”
(2).指持弓。后汉书·朱穆传“举 穆 高第,为侍御史” 李贤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穆 过,呵虎賁曰:‘执天子器,何故投於地!’虎賁怖,即摄弓。”
《漢語大詞典》:伤弓(傷弓)
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唐 杜甫 《归雁》诗之二:“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当是时,执政者皆叹息 鲁公 伤弓,故虑患之深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 鹤 ( 赵鹤 )政尚严厉,所至考校生员,多所罢黜…… 鹤 去,以 贵溪 江潮 代之。 潮 亦风裁澟然。生员之伤弓者犹畏之。”参见“ 伤弓之鸟 ”。
《國語辭典》:伤弓之鸟(傷弓之鳥)  拼音:shāng gōng zhī niǎo
比喻受打击或惊吓后,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参见「惊弓之鸟」条。《晋书。卷一一二。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伤弓之鸟,不敢揽事,且低著头只顾走。」
分類:受过祸患
《漢語大詞典》:怯弦
战国 时 更嬴 善射,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未愈的飞雁。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怯弦”比喻受过挫折而胆怯。 唐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弓(驚弓)
闻弓弦声而惊恐。 闻一多 《红豆》诗之十九:“我是只惊弓的断雁。”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弦(驚弦)
曾受箭伤,遂闻弓弦声而惊惶。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麋兴鹿箭,雁落惊弦。” 清 黄遵宪 《雁》诗:“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雁(驚雁)
犹言惊弓之鸟。 宋 陆游 《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分類: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