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楔子
冒子
犀燃烛照
自报家门
得胜头回
冲场
牛皮筒
《國語辭典》:楔子  拼音:xiè zi
1.填补空隙的东西,如木塞。《水浒传》第五五回:「水底下早钻起四五十水军,尽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
2.元杂剧中,在四折之外,视剧情需要所加的独立段落,以衔接剧情。
3.小说前的序文。《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漢語大詞典》:冒子
(1).指文章的序、引子之属。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柳八 駮 韩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 禹锡 曰:‘美 宪宗 俯下之道尽矣。’ 柳 曰:‘ 韩 碑兼有冒子,使我为之,便説用兵讨叛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二:“尝见《九经口义》,先説一段冒子,全与所讲不干涉。”
(2).指与文章开端与主旨无关的赘语。
《漢語大詞典》:犀燃烛照(犀燃燭照)
犹犀照牛渚。 清 王韬 《使才》:“使臣行辕宜设译官数员,汇观各处日报而擷取要略,译以华文,寄呈总理衙门;则泰西邇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烛照,无所遁形。”亦省作“ 犀燃 ”。《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引子:“物态描摩疑鼎铸,人情刻鏤胜犀燃。”
分類:引子
《漢語大詞典》:自报家门(自報家門)
古典戏曲中介绍人物的传统手法。指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时用引子、定场诗、定场白等所作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身世和剧中规定的情境等。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回)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期说书人于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为引子,导出正文,称为「得胜头回」。《醒世恒言。卷六。小天湾天狐诒书》:「千把个老大家事,弄得七颠八倒,做了一场话柄,故把衔环之事,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笑耍头回」。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迴)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说书人于开讲前说个小故事,以导出正文。《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得胜头回」。
《漢語大詞典》:冲场(沖場)
亦作“冲场”。
(1).戏曲名词。谓传奇剧本的第二折。冲场开头必有个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和骈体文的定场白,要以简单的语言,说明登场人物的身份、性格、坏境和当时的思想,并要酝酿全剧的精神,埋伏下全剧的重要节目。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开场第二折,谓之冲场。冲场者,人未上而我先上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格局序》:“开场数语,包括通篇,冲场一齣,藴酿全部,此一定不可移者。”
(2).方言。指人的外貌、仪表。《海上花列传》第四四回:“真真要运道末到哉,人末冲场也无倽,难末生意刚刚好点好来。”
《漢語大詞典》:牛皮筒
借指吹牛的人。 朱剑 《青石堡》引子:“‘你信他那个小牛皮筒!’ 廉书记 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