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问君平
君平卜
蜀平
君平卖卜
君平帘下
严扬
寂寞君平
帘下君平
百钱卜肆
卜肆贫
蜀中夫子
严君卖卜
百钱问君平
卜肆成都
卜肆寂寞
君平市隐
君平说卦
严君卦
严君开封
相关人物
严君平
严遵
参考典故
犯斗槎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3056~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
简释
成都卜:指雅逸生活,或指占卜。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例句
君平帘下徒相问,长伴吹箫别有人。 刘君锡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众说君平死,真师易义全。 姚合 送任尊师归蜀觐亲
承家望一名,几欲问君平。 崔涂 问卜
蜀严化已久,沈冥空所思。 张九龄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
嘉祯果中君平卜,贺喜须斟卓氏杯。 李博 贺裴廷裕蜀中登第诗
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李德裕 题寄商山石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 送友人入蜀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李端 赠道士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李贺 感讽五首
君平教说卦,夫子召升堂。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借严君卖卜钱。 杜甫 清明二首之一
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杜甫 游子
应到严君开卦处,将余一为问生涯。 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帘下严君卜,窗间少室峰。 罗隐 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
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 耿湋 送夏侯审游蜀
一缄论贾谊,三蜀寄严家。 贾岛 寄令狐绹公
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郑世翼 过严君平古井
未酬阚泽佣书债,犹欠君平卖卜钱。 韦庄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
卖卜严将卖饼孙,两贤高趣恐难伦。 韩偓 两贤
《國語辭典》:开封市(開封市) 拼音:kāi fēng shì
城市名。河南省省会,位于黄河南岸。古称为「汴梁」、「卧牛城」,昔日因汴水的水运便利,成为中国五大古都之一。有陇海铁路经过,现为该省文化、交通、商业中心。市内有铁塔、龙庭、大相国寺等古迹。
分類:河南
《國語辭典》:梁园(梁園) 拼音:liáng yuán
《漢語大詞典》:梁苑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漢語大詞典》:梁苑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南府
(1).指尚书省。因位于宫廷之南,故称。《北史·柳虯传》:“以 虯 为行臺郎中, 諏 为北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北府 裴諏 ,南府 柳虯 。’”
(2). 宋 时称 开封府 为南府。《宋史·毕士安传》:“ 士安 没后, 真宗 谓 寇準 等曰:‘ 毕士安 ,善人也,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风。’”
(3). 辽 建国前的部落集团之一。《辽史·营卫志下》:“其先曰 撒里本 , 阻午可汗 之世,与其兄 益古 分营而领之,曰 乙室部 。 会同 二年,更夷离堇为大王。隶南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遥辇氏 八部以 迭剌部 为核心的五部和以 乙室部 为核心的三部,原来分别组成两个部落集团,称‘北府’、‘南府’。”
(4). 清 乾隆 时,移 内中 、 和乐 、 内学 等太监,习艺于 南花园 ,隶内务府,因称南府,以别于 西华门 内的内务府。
(2). 宋 时称 开封府 为南府。《宋史·毕士安传》:“ 士安 没后, 真宗 谓 寇準 等曰:‘ 毕士安 ,善人也,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风。’”
(3). 辽 建国前的部落集团之一。《辽史·营卫志下》:“其先曰 撒里本 , 阻午可汗 之世,与其兄 益古 分营而领之,曰 乙室部 。 会同 二年,更夷离堇为大王。隶南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遥辇氏 八部以 迭剌部 为核心的五部和以 乙室部 为核心的三部,原来分别组成两个部落集团,称‘北府’、‘南府’。”
(4). 清 乾隆 时,移 内中 、 和乐 、 内学 等太监,习艺于 南花园 ,隶内务府,因称南府,以别于 西华门 内的内务府。
《國語辭典》:两都(兩都) 拼音:liǎng dū
汉代的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的合称。《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南朝宋。鲍照。升天行二首之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漢語大詞典》:成都卜
见“ 成都卖卜 ”。
《漢語大詞典》:蜀严(蜀嚴)
即 汉 蜀郡 庄遵 。 遵 字 君平 。避 汉明帝 刘庄 讳,改姓 严 ,故称。《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蜀严 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 随 和 何以加诸。”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蜀郡 严君平 ,湛深玄默无欲也。” 明 陈子龙 《同惠朗处中胜时分赋高士传》:“ 蜀严 既沉冥,寡营协幽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