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凡庶
平民;平常人。《汉书·王莽传上》:“僮奴衣布,马不秣穀,食饮之用,不过凡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唐 康骈 剧谈录·真身:“若凡庶者身贱名微,德不及远,其教不出於闺门,其言不行於僕妾。”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岂伊凡庶,可测高深?”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八:“彼诸儒博士者,过於尊圣贤而疏於察凡庶。”
《漢語大詞典》:庶望
犹希望。《后汉书·桓帝纪》:“庶望羣吏,惠我劳民,蠲涤贪秽,以祈休祥。”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庶望上裨圣道,下益将来。”
分類:希望
《漢語大詞典》:人庶
即庶人。指百姓,平民。后汉书·刘玄传:“ 王莽 末,南方飢饉,人庶群入野泽,掘鳧茈而食之。”北史·王雅传:“ 明帝 初,﹝ 王雅 ﹞除 汾州 刺史。励精为政,人庶悦附,自远至者七百餘家。”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
《漢語大詞典》:庶氓
众农民。 唐 韦应物 《县斋》诗:“闲斋始延瞩,东作兴庶甿。”
分類:农民
《漢語大詞典》:庶长(庶長)
(1).妾所生之长子。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 伯禽 是也;庶长称孟, 鲁 大夫 孟氏 是也。”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颖达 疏:“《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适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於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适庶也。”
(2).官爵名。 春秋 时 秦 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 商鞅 变法,制定二十级爵,从第十级到第十八级,属于庶长一等。 汉 袭 秦 制,也置庶长。左传·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长 鲍 、庶长 武 帅师伐 晋 以救 郑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七,駟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颜师古 注:“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 刘昭 注引 汉 刘劭 《爵制》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國語辭典》:蒸庶  拼音:zhēng shù
众民、百姓。《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
分類:民众百姓
《國語辭典》:品庶  拼音:pǐn shù
众人。《文选。贾谊。鵩鸟赋》:「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文选。任昉。启萧太傅固辞夺礼》:「君于品庶,示均镕造。」
分類:众人百姓
《骈字类编》:中庶
战国策荆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 史记啇君传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又晋书郑默传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
又苏颋授郭虚已庶子制擢以正人宜拜职于中庶增其宠服俾兼荣于独坐
《漢語大詞典》:庶黎
庶民。 汉 崔骃 《南巡颂》:“淑雨施於庶黎。”《周书·苏绰传》:“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惟弼。” 宋 王安石 《答曾公亮已下上尊号第一表不允》:“羣公卿士,外暨庶黎,欲举鸿名,措之眇质。”
分類:庶民
《漢語大詞典》:庶功
书·益稷:“敷纳以言,明庶以功。” 孔 传:“使陈布其言,明之皆以功大小为差。”后以“庶功”称各种事功。《淮南子·主术训》:“姦邪灭迹,庶功日进。”
分類:事功
《漢語大詞典》:庶常
书·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钧 易解:“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义于此。 清 因以“庶常”为庶吉士的代称。清史稿·选举志三:“庶吉士之选无定额……五年,詔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参见“ 庶吉士 ”。
《漢語大詞典》:庶吉士
明 、 清 官名。 明 初有六科庶吉士。 洪武 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 永乐 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明 代重翰林, 天顺 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六。参见“ 庶常 ”。
《漢語大詞典》:庶慎
指众慎罚之事。书·立政:“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 周秉钧 易解:“慎,与狱连言,盖谓慎罚也。”一说为众当慎之。见 清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二四。
分類:秉钧
《漢語大詞典》:烝庶
众人,民众。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蟁成靁,朋党执虎,十夫橈椎……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 颜师古 注:“烝庶,谓众人也。”后汉书·章帝纪:“ 孝明皇帝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以烝庶为忧,不以天下为乐。”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因念陵夷,遂康烝庶。”
分類:众人民众
《漢語大詞典》:庶老
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书大传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毕出,然后皆归。” 郑玄 注:“上老,父师也;庶老,少师也。”礼记·王制:“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 孔颖达 疏引 熊安生 云:“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魏书·高祖纪下:“﹝二月﹞丙午,詔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羣臣及国老、庶老於 华林园 。”一说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周礼·天官·外饔“邦饗耆老、孤子,则掌其割亨之事” 汉 郑玄 注:“《王制》曰:‘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 孙诒让 正义:“庶老亦当兼有庶人之老。依《大司徒》注及 贾 疏义,庶人之老盖七十养於乡、六十养於国、九十养於学,与卿大夫、士之老异也。”
分類:告老退休
《韵府拾遗 御韵》:无庶(无庶)
汲冢周书官无庶则荷荷至乃辛物庶则爵乃不和